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汉滨区建民街道:探索“五议”畅通民意开新局

2025-07-11 11:23:3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通讯员 陈善刚)今年以来,汉滨区建民街道人大工委紧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求,创新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有效破解了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通道“不畅”、人大监督“缺位”等问题。通过召开街道议事代表会议,成功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与社区治理难题,极大提升了辖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建民街道地处汉滨区中部,距安康城区6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3个社区,共22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2.8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578户36451人,常住人口7.6万人。辖区内有省人大代表5名,市人大代表3名,区人大代表17名。今年以来,该街道人大工委认真落实《陕西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以95名居民代表为骨干,联合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组成街道居民议事组织,率先在全区探索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推进基层民主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找准职能定位,明确“为谁议”。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的重大任务。明确指导思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街道居民议事协商、民主管理平台载体,增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议事协商能力。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将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列入党工委中心工作,集聚党工委集体力量支持探索创新,街道人大工委紧紧依靠党工委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制度制订、代表推荐、会议运行各方面全过程,从而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紧盯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小切口”入手,选准主题,召开议事会议,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务求实效。围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实施效果的根本标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划定议事主体,明确“谁来议”。坚持“多元共治”原则,从实际出发,把代表选准选优。确定代表名额。参照选举法乡级“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五名,每1500人可增加一名代表”的规定,确定首届街道议事代表名额95名。严把“结构关”。以居民代表为主体,从农(居)民、社区专职、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中选聘议事代表。同时吸纳新乡贤、人民调解、网格管理中的优秀分子参与。首届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共确定议事95名,其中工人、农(居)民65人,占68.4%;街道、社区干部20名,占21.1%;专业技术人员10名,占10.5%;妇女代表26名,占27.4%,非中共党员代表40名,占42.1%,确保了议事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严把“提名关”。街道人大工委拟定议事代表名额分配方案,报街道党工委批准。各村(社区)、行业单位按照所分配名额进行民主推荐,采取“居民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把关心街道发展、热心公共事业的居民群众推荐为议事代表。严把“审定关”。街道人大工委对议事代表推荐人选进行初审,会同组织、纪检、公安、综治、信访等部门进行联审,由联村领导牵头考察后,报街道党工委研究,经公示无异议的人选,确定为议事代表。议事代表任期为五年(首届任期2年),与区人大代表换届同步。

精选主题任务,明确“议什么”。聚焦办、村(社区)、企业、行业等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协商”“议事”。召开街道议事代表全体会议。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定期召开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围绕六大任务讨论经济社会发展事项、参与民主管理、落实监督工作。即听取和讨论相关工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人民群众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及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开展议事协商;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会商、票选、测评,并进行全过程监督;听取和讨论办理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及议事代表意见建议情况的报告;对街道重大决定、决议和重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街道工作机构和区派驻机构的工作开展评议。组织开展联络站议事活动。由联络站负责每季度开展一次议事活动,紧扣区域内民生实事、基层治理、新民风建设、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以“小切口”精选2—3个议事,提交议事代表讨论,集思广益找出破解难题的方法举措。

规范议事程序,明确“怎么议”。坚持“议小不议大、议理不议法、议事不议人、议公不议私、议近不议远”五议五不议为原则,重点实施“2+N”议事模式。定期召开年度2次全体会议。分别于一季度和三季度举行,两次会议内容各有侧重。一季度会议重点听取年度工作计划,讨论专项工作情况报告,会商、票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三季度会议重点加强推进落实情况跟踪监督。各联络站每季度开展1次议事活动。闭会期间议事代表编入代表联络站,由联络站站长负责围绕“听、议、办、督、评、晒、用”七个环节,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议事活动。①广泛听取民意。发挥代表联络站作用,广泛收集意见。②集中协商议事。确定议事内容,开展议事协商活动。③交办议定事项。会议讨论形成的意见建议,由人大街道工委转相关部门限期办理。④跟踪督办落实。对交办的事项开展常态化监督,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落实。⑤代表集中评议。办理结果在下次议事会上通报并进行满意度测评。⑥亮晒办理结果。对议定事项的办理情况在相应的范围内予以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⑦办理结果运用。对承办单位或承办人给予表扬或批评。

聚焦成果转化,落实“议后办”。重点做实“3步走”衔接机制,推动议事成果转化。 汇总建议意见。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和议事代表的意见建议,由人大工委办公室梳理、汇总,提请街道人大工委会议确定处理方式。分级处理。属于上级事权的,报送区人大常委会交有关部门办理。属于本级办理事项的,交街道办事处、部门、村(社区)或派驻单位承办处理,原则上在会议结束一个月内进行交办。承办单位须在3个月内书面答复建议议事代表,同时抄送人大街道工委。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建议,应当自交办之日起6个月内答复。通报办理情况。意见建议处理的总体情况,由街道办事处汇总,形成处理落实情况报告,经街道党工委同意后,提请下一次街道议事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经过实践证明,建民街道人大工委通过议事代表会议机制,切实将群众需求、社会参与和创新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问题在议事中解决、矛盾在议事中化解、民心在议事中凝聚,为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一是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平台。在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召开之前,民生实事由街道办事处直接决定,不能充分体现民情、反映民意。建立街道议事代表会议之后,民生实事推进上形成从会前汇集民智、会中代表票选到会后跟踪落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闭环”,在首届首次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建民街道票选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8项,在街道层面首次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验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实现了民生实事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提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打通了社情民意新渠道。5月16日召开的首届街道议事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议事代表聚焦街道发展大事要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商共议、建言献策,共征集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及居民群体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方面的议题51条,帮助街道明晰自我定位,使决策构想既符合长远全局利益,又符合当前发展需求,增强决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拓展了人大工作新空间。一是完善了街道人大的组织架构和议事平台,填补了街道人大工作“断层”、人大监督“缺位”问题,让街道人大作用发挥有了队伍和制度的支撑。二是发动议事代表主动融入企业发展、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激活了街道人大工作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收获了民生福祉新成果。目前,议事代表提出意见建议6大类51条,其中5条建议已办结和答复,妥善处理了汉滨初中长春校区学生上下学出行难、忠诚园区产业路提升、诚信路社区人居环境优化、小摊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一批 “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李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