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黄龙县护林防火:“三个三”机制 确保全县青山绿水

2025-07-09 11:13:5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廖小钧)黄龙县是省上确定的生态功能县,全县林草覆盖率92%,每年冬春防火是头等要务。近年来,黄龙县在护林防火实践中,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采取“三管三靠前三机制”工作手段,坚持“抓早抓小抓了”,较好的做到了护林防火平安运行,实现了黄龙青山绿水,全县干部群众形成了以火为令、闻火而动的扑火工作局面。尤其是今年清明期间,及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乡镇、社区、村组,协助开展护林防火,做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三管”,抓源头防控

一是管住人。按照“看住山、守住路、管住人、防住火”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分片区合理设立临时卡口,守住入山路口、林区旅游线路、林区墓地、林区作业点、农林交错地带、森林火情频发区域等6个关键部位,落实全县86个临时卡口、160名值守人员责任。冬春防火戒严期,各卡点每天早8时至晚6时值守人员必须在岗在位,严格执行入山登记制度,认真排查过往人员、车辆,收缴火源火种,确保林区安全。

二是管住坟。为降低因祭祀用火造成森林火情的风险,维护林区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龙县倡导文明祭祀新风,落实祭祀用火“四个一”(一坟一卡、一区一档、一站一簿、一场一图)火源管控措施,为全县8562个坟头设立“户口簿”,做到准确建账,精准服务。采用“两换一陪三落实”举措,组织开展“鲜花、树苗换纸钱”活动,用鲜花、树苗换取祭祀人员手中的香蜡、纸钱等火种今年清明期间共换取约4700余件(个)。提供“预约+陪伴+跟踪”服务,由管护人员提前联系祭祀人员进行预约,祭祀时管护员全程陪同、监管,待祭祀结束后进行销号,有效消除因祭祀用火造成的森林火情事故。

三是管住电(光伏、风电、野外施工放电)。近年来,由于光伏、风电短路或野外施工引发的火情是发展的新情况。黄龙县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林区用电监管,消除自燃和被燃隐患。督促林区企业制定完善的防火应急方案,定期检查防火设施,要求在极端异常天气时期采取断电、停工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定期对光伏、风机发电辖区内输配电线路、电器设备进行安全巡查,严防发电设施引起森林火情。强化林区群众生活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电工、村干部成立“用电安全小组”,每日监测低压用电信息,做到群众用电行为“零违规”,有效消除群众生活用电起火隐患。

二、“三靠前”,抓迅速处置

根据今年黄龙几起扑火经验来看,防火真正做到“抓早抓小”,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及时发现和及早扑救,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迅速补位和有力参与,离不开基本灭火器材(尤其是灭火弹)的靠前投放和有效使用,才能真正做到早打早了。

一是基层群众靠前。注重发挥基层群众力量,发动群众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共同维护林草资源安全。黄龙县由政府专项列资,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聘用了352名村级网格防火巡查员,做到巡查县域全覆盖。抽调全县47个村长期在家的335名骨干力量,乡镇、林场组建20支半专业扑火队伍,随时待命,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处置火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区域设置60个智能语音宣传杆以及2块LED宣传屏,全覆盖、全时段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中小学校也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和征文、签订承诺书等活动,通过5800余名学生“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成员,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营造全社会各界同心保护黄龙绿水青山的良好氛围。

二是党员干部靠前。实践证明,党员干部是护林防火预防的生力军。黄龙县坚持把社区党建“双报到”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结合起来,党组织真报到,党员干部实报到,做扎实。今年清明期间,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下沉一线,深入社区、村组,开展点对点“双报到”服务活动,分区分片“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打早小”,防患于未“燃”。组织发动全县61个部门、单位共727人次下沉巡查一线,与乡镇干部、防火巡查员一道,共同开展防火宣传、火源管控、防火巡查、隐患排查等工作,确保各项防火措施落到实处。期间,40名中青班学员带头变课堂教学为防火实践,主动到森林防火点值守参与防火。石堡镇红石崖社区光伏施工引起小火情,县委书记李富荣中断会议带领会场干部奔赴现场、迅速救火,第一时间扑灭。黄龙县“4.11”界头庙火情发生后,县委组织部连夜紧急动员,组织各乡镇和七大县直机关党委700余名党员干部编入19支救援队伍,凌晨6点全部奔赴火场,全力参与火情处置和清理火场,防止大风天气引发复燃,减少了更大损失。

三是灭火物资靠前。防灭火物资随用随到是有效开展森林草 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保障。为解决偏远林区森林救灾物资、人员难以快速到达的难题,黄龙县积极搭建“县有储备、镇场有库、村站有点”的三级物资储备体系,建设20个乡镇、林场物资储备库和12个村级物资储备点,配足配齐灭火弹、风力灭火机物资机具,落实专人管理灭火弹等灭火物资,确保在发生火情第一时间能派上用场,发挥巨大作用。

三、“三机制”,抓长效治理

一是“联防联控”抓预防。坚持“责任有界、扑火无界”的联防联控理念,落实黄龙山系七县(市)(黄龙、宜川、洛川、白水、澄城、合阳和韩城)护林联防委员会部署,打破地域限制,构建“信息互通、资源互援、行动同步”的跨区域防火协作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同制定《交界林区应急响应预案》,明确火情通报、队伍调度、物资调配等流程,确保“一方有火、八方支援”。组织党员干部赴临县、镇开展“防火宣传互访”行动,在交界林区设立联合宣传点12个,交叉巡查重点沟口28处,共享智能监测数据,实现防火宣传“无死角覆盖”。

二是“林政合一”管长效。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职能互补”为核心,推进小区域“林政合一”改革,成立“林政相融互促联合党支部”,设立政策宣讲、护林防火、应急抢险、信访维稳等党小组,统筹制定《防火期与生产期双轨计划》,冬季组织林场和社区所有党员干部集中精力搞防火,夏季转向林下经济,集中精力搞农业生产,由林场技术员指导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养殖,打造集党群融合、便民服务、森林防火、生态保护、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党建引领的防火生产联合体,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效能联升”的良性循环,实现基层治理与林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三是“专群结合”保平安。坚持“专业攻坚+干群助力”,构建梯次配置的防火梯队。县级专业扑火队50人配备无人机、灭火弹,主攻火场核心;乡镇半专业队伍7支235人控制火线;352名村级巡查员和广大群众志愿者负责预警与后勤保障。在火情处置中,形成了“专业队伍冲锋在前、干部群众补位在后”的有效实践,促使近三年火情处置成功率保持100%,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

黄龙县护林防火“三管三靠前三机制”的扎实推进,确保了近年来全县森林防火零伤亡,做到了发展和安全双促进,为全市青山绿水贡献了黄龙力量。

责任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