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7-08 08:46:2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文/图)七月的秦岭深处,当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山泉已叮咚作响。在山阳县延坪镇两岔河村的冷水鱼养殖三产融合示范园里,记者看到,清澈见底的鱼池中,鲟鱼、鳟鱼、三文鱼群鳞光闪动,搅碎一池山影。
“山泉水捧起来,都能看见气泡在手上跳舞!”两岔河村党支部书记邓付宏指着汩汩注入鱼池的泉眼说道。这位曾在哈尔滨当兵、西安经营餐饮十余年的汉子,2018年响应家乡人才召唤回村挑起重担。他清晰记得2023年在湖北考察时受到的震动:“我们守着秦岭的活泉水,不发展高端冷水鱼,岂非暴殄天物?”
延坪镇党委书记陆新杨向记者详解了这“活水”的珍贵:“此地环境阴凉弱光,泉水溶氧量高达6mg/L,水温常年稳定在15到21℃——这是大自然赐予冷水鱼的黄金生长带,无可复制。”正是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让延坪镇下决心打造冷水鱼产业集群。辖区内13家十年以上养殖主体的成熟经验,更成为项目落地的底气。
在热火朝天的二期冷水鱼项目建设现场,双庙组村民邓昌友正挥汗如雨地浇筑混凝土。他抹了把汗,笑容朴实:“给自家村子建产业,心劲不一样!一天200块工资揣着踏实,等投产了还能分红。”他拍着结实的池壁,“质量不能马虎?”
活水养鱼,更要活水长流。项目设计处处浸润着对自然馈赠的珍惜与智慧回馈。记者随陆新杨登上高处俯瞰,整个园区呈灵动的“S”形蜿蜒山间,梯田式布局巧妙利用地势实现自流水养殖。“这些设计每年省下电费和人工供氧成本近150万元,”陆新杨指着水流走向解释说,“生态养殖,贵在顺势而为。”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出栏冷水鱼160万斤,产值可突破6000万元,活鱼将游向西安、武汉、北京等大市场。更让村民心热的是,36个稳定就业岗位已在眼前,人均年增收5万元,村集体经济有望年增百万。一条鱼,真正成了撬动山乡活力的支点。
活业兴村,不止于鱼跃龙门。山阳县延坪镇镇长邢建锋说:“我们聚焦‘茶、渔、果、畜、药、禽’六大产业纵深发展,冷水鱼是延链强链的关键一环。”下一步,这条产业链条还将继续伸展——鱼子酱精深加工、即食产品开发、电商渠道拓展已在规划中。
“在‘养’好的基础上,我们要让鱼‘游’得更远、‘跃’得更高。”陆新杨指向周边葱茏山野,“联动景区,以‘养鱼、吃鱼、游鱼、钓鱼’为核心,打造高端鱼主题民宿和产业园,让一池活水真正成为融合三产的金纽带。”
记者了解到,两岔河村距离漫川关高速出口和高铁站仅约半小时车程。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邓付宏心中的蓝图更加清晰:“鱼塘建好后,民宿和农家乐也要跟上,让客人们来了能住下、有得玩!”
山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立林表示,山阳正锚定建设全省冷水鱼产业带和出口加工示范区目标,全力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510吨,渔业经济产值达8010万元。数字背后,是秦岭生态价值向民生福祉的切实转化。
“好山好水养好鱼”,这句朴素的智慧在延坪镇找到了最生动的实践注脚。当鲟鱼在秦岭山泉中摆尾游弋,两岔河村民在工地上挥汗如雨,鱼池边的民宿蓝图在图纸上铺展……秦岭深处这一泓清泉,正以最自然的方式滋养着产业,也托举起乡村的未来。
鱼池水波映照的不仅是山影天光,更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清晰路径。秦岭的生态馈赠在村民手中被点化为产业活水,冷水鱼搅动的不只是一池碧波,更是乡村振兴的深层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