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以机制创新破解“师资共用”难题 ——白河县城关镇河街小学教共体探索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新路径

2025-07-03 16:45:1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张纪高 记者 奚钦)2024年以来,按照市委关于推进教共体改革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白河县以破解“优质师资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为突破口,聚焦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以核心校带动成员校、以机制创新推动师资共育的新路径。其中,城关镇河街小学作为教共体核心校,主动担当、系统谋划,构建“共研·共享·共成长”三维驱动机制,在破解“师资共用”难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发展“推进器”

面对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城乡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实问题,城关镇河街小学教共体立足实际、前瞻布局,制定《城关镇河街小学教共体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计划共制、资源共建、教研共研、成果共享”的目标导向,建立协同例会、联合调研、评估反馈等制度,搭建了系统联动、分工协作的教师成长平台,为教育资源精准下沉和优质共享提供了机制支撑。

创新“云端共课”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屏对屏”共享

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成果,教共体探索实施“云端共课”机制。通过交互大屏、远程录播、钉钉课堂等平台,构建城乡教师“同课异构—同步观课—共评共研”的教研共同体。

2024-2025学年度,教共体共组织“云端共课”37次,覆盖79名教师,实现人均参与2次以上。以2025年4月《用字母表示数》“同课异构”活动为例,来自两所学校的29名教师共同参与、集体研讨,课后生成优质课例资源4个、改进教案12份,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把控能力显著提升。“屏对屏”打破了物理边界,也拉近了城乡教研之间的心理距离。

实施“云端研训”计划,助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

河街小学教共体坚持“以研促教、以训提质”,依托“智慧研修平台”实施“云端研训”计划,涵盖课堂教学提质、学科素养提升、作业优化等模块,每周组织专题研训并建立“优秀成果库”。

2024-2025学年度共开展研训活动32场,开发教学资源18份、视频微课16节,参与教师累计210人次,满意率达98.3%。通过建立“跨校教研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坊”,如“语文高阶思维训练坊”“小学数学思维建构坊”等,推动一线教师围绕教学难点和学生共性问题深入研讨,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教研成果。

推行“走教帮扶”模式,精准补齐薄弱学科短板

针对成员校体音美等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河街小学教共体组建专业“走教教师团队”,每周定期到4所成员校开展巡回教学、课后辅导和社团指导,并同步推行“影子跟岗”机制,实现从“被帮扶”到“自主提升”的有效转化。

2024-2025学年度,共开展“走教”课程128节,覆盖学生逾百人,开设篮球、乒乓球、美术创意等特色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综合素养。

建立“名师引领”机制,构建教师成长“梯队链条”

为系统锻造教师成长通道,教共体构建“名师引领—青蓝结对—团队共育”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示范课—评课议课—专题辅导—个别指导”四步闭环,推进骨干教师从“独善其身”到“引领团队”的转变。

2024年,教共体共组织“名师送教”活动4场,覆盖教师80余人次;“青蓝工程”实现一对一结对22对,培养校级以上骨干教师15人,新晋教学能手3人,逐步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此外,教共体还设立“教师成长成果展示会”,集中展示“走教成果、云课课例、研训成果、青年成长”,激发教师内生动力,营造“人人能成才、处处可发展”的良好氛围。

推动机制变革,打通教育协同发展“最后一公里”

河街小学教共体的探索实践表明,顶层设计是关键,技术赋能是支点,机制创新是保障,常态交流是催化剂。通过构建“教共体协同评价机制”“教师成长档案”等制度工具,有效增强了师资共育的制度牵引力与发展可持续性。

下一步,白河县将持续深化教共体改革,拓展协作维度,丰富共享内涵,努力构建更具广度、深度与温度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奚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