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7-03 10:36:5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刘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兼具扎实语言功底、文化理解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视野的汉语教师是我们的核心任务。为此,我们构建了系统化的专业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接国内外语言文化项目,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全面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成为:既能胜任海内外各级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工作,又能在政府文化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化传播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当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传播交流等领域发挥桥梁作用,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贡献。
赵佩君老师正在上课
我们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创新性地引入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从入学起就进入真实职业场景。以汉教助教团队为例,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组、新闻组或项目组,在"闯关升级"中实现能力跃迁。
教学组同学深度参与国际课堂,与导师共同设计英国肯特大学网课;新闻组同学运营抖音"汉教日记"专栏,用新媒体讲述中文教学故事;项目组师生研发的AI诗词教学软件,已落地泰国合艾学校投入使用。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让知识真正“活”了起来。
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单向知识传授,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让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内化了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等核心能力,实现了从知识接受到能力生成的质的飞跃。
汉语国际教育助教团队
为了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依托科大高新汉墓博物馆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实验室两大平台,开设实用导向的实训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素养。
科大高新汉墓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将汉代文化研究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教研室系统开发了汉墓文化、汉字演变等特色课程内容,并组织学生参与陕西高校博物馆"雏凤杯"讲解大赛。在与西北大学、交大等12所高校的激烈角逐中,我校选派的讲解员团队斩获两个三等奖和一个优秀奖,充分展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科大高新汉墓博物馆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秘密武器"。在这里,学生们研发的"长安方言盲盒"成为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排练的皮影戏登上国际交流舞台。通过《陕西民俗文化鉴赏》等特色课程,学生将包粽子等民俗活动转化为生动的跨文化教学案例,真正实现了从文化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转变。
该专业还打造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包括端午文化汇演、"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名师讲座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教学技能,成为兼具专业素养和文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第二届“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
△ 童心放粽,端午非遗奇妙游
这一项目开创了"无国界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自2021年12月获批以来,我们的学生能够直接连线海外学习者开展教学实践,大二学生即可为英国大学生授课,泰国线上中文班更成为毕业设计的实战平台。这种沉浸式的跨国教学体验,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其次,平台构建了"国别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在英国肯特大学官网推广,还受邀在全国"汉教讲说"分享,被教育部语合中心等20余家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目前已在1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平台打造了丰富的文化交流载体。"汉语桥"线上团组、"云游西安"等活动,入选肯特大学国际部优秀案例。与留学生共同上课的机制,更是营造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中文教育者。
作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项目不仅促进了我校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发展,更通过科技赋能,为国际中文教育贡献了创新方案,有效提升了我校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阅享长安”夏令营开营仪式
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积极构建全球化实践教学网络,打造"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目前已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全州大学、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一大学、泰国曼谷向日葵国际语文学校等海外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海外实习基地双元培养体系。
这种国际化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专业学生以95%的高通过率入选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足迹遍布英国、哥伦比亚、蒙古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海外院校的深度合作为学生创造了"未毕业先就业"的独特优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乔婷、冯金等优秀学子通过语合中心项目赴泰任教,展现了专业的培养成果。从传统课堂到国际教育机构,从线下教学到在线平台,我们的毕业生正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就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冯金与泰国学生的合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乔婷在泰国的上课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着力推进"三个结合":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将竞赛要求对接教学改革、将竞赛项目链接创新实践,打造"课赛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协同育人机制。这一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成立"国际中文教育竞赛研究中心",实施导师辅导制,将赛事要求融入日常教学。推出"竞赛学分置换"政策,并专设留学生"竞赛中文特训营",帮助他们攻克文化类赛事的语言瓶颈。
资源支持上,打造了由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和学生助教组成的"黄金三角"指导团队,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投入建设"中华文化数智化实验室",配备虚拟演播厅、AI答辩系统等智能设备,为竞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特色培养方面,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实验室开发《非遗技艺教学视频库》等竞赛资源包,设立"跨文化传播工作坊",由"汉语桥"参赛留学生担任顾问,确保作品的文化适应性。
近三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得百余项荣誉,包括教育部"汉教英雄会"最佳教学组织团队、"中学西渐杯"全国三等奖等;留学生也在各类文化竞赛中表现突出。
赵佩君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竞赛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语相通
科大高新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紧跟国际化发展潮流
致力于培养更多联通中外的文化使者
助力高新学子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年力量
树立数字时代商业思维,科大高新商科类专业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