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7-02 16:24:5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玮)今年以来,子长市紧紧围绕省委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和延安市委“12345”年度工作安排,持之以恒办好“四件民生实事”,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扬优势、育新机、补短板、守底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48.47亿元、增长1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8亿元、增长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亿元、增长18.7%,顺利实现“开门红”“开门稳”。1-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市前列,预计上半年能够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聚焦“调结构、促转型”,产业体系更趋优化。一是多元化推动工业发展。坚持“稳油、扩煤、增气、兴电、促转型”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化要素和环境保障,推动油气企业勘探开发和技术改造,加快产能释放。1-5月份,生产原油38.2万吨、增长3.51%,天然气产量8亿方、增长58.11%。以子长矿区总体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北部矿区专班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推动8个新建矿井的前期手续办理,全力推进中庄、安定等3处矿井的项目核准、矿权办理等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扎实开展相邻矿区边界优化和深部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剩余7处煤矿智能化改造,有效应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和产能接续难题。生产原煤781.12万吨、增长12.07%。加速电力储能发展,推动南沟岔200兆瓦风电项目8月底并网、90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按期开工,积极争取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落地。风电发电量4.15亿度、增长20.1%。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煤炭产业装备、耗材制造和后产品研发等领域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二是特色化做优农业产业。围绕“一主三带四区”农业产业布局,种植瓜菜3.42万亩、增长5.9%,瓜菜产量10.91万吨、增长4.9%,新开工规模养殖场10个,生猪存栏增长5.3%,羊子出栏增长13.07%,预计上半年一产增加值增长4.2%。三是市场化激发三产活力。加力打好提振消费硬仗,持续推动“两新”政策措施落实,鼓励市场主体开展促销活动20余场次,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464.1万元,拉动消费1.1亿元。以钟山石窟、龙虎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广泛开展“子长特色小吃+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来子长体验红色文化魅力、享受红都小吃美味。1-5月份,接待游客39.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4亿元,分别增长11%、10.11%。
聚焦“抓项目、重招商”,投资效益稳步提升。用好用活“四抓三比”、“六个一批”、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等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和负偏离度“三色”预警管理,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前期攻坚行动,统筹做好用地、用能、环评、资金等要素保障。截止6月底,31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0.3%、投资完成率56.3%,95个本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74%、投资完成率51.5%,子安高速公路、1000万吨铁路专用线、瓦窑堡老城保护与复兴、齐家湾农产品批发中心、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建设。积极谋划争取项目,今年申报专项债券项目18个,“两部委”审核通过15个,发行额度10.2亿元、到位3.32亿元,项目通过率和发行资金量均居全市第一。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要求,加大以链招商、以商招商、依商培商力度。1-5月份,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个,新签省际项目8个、增长166%,实际使用内资11.06亿元、增长12.09%。
聚焦“提品质、优服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保障居民安全用水、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四件民生实事”为抓手,坚持政策向民生聚集、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好事。一是城乡品质全面升级。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开展以“一治两拆五改”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有机更新,累计治理清运垃圾30余万吨,拆除违法违规建筑物9722处、户外广告1710处,腾空土地557亩,铺设供水、供热、燃气、污水等各类管网116.84千米,打通“瓶颈路”7条、改造提升主支街道32条,节能改造沿街面120栋楼房外立面,更新商铺门头牌匾1723块,架空线缆“入管入地、贴墙入管”9万多米,新建“口袋公园”8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6个、标准化公厕8座,文化艺术中心、四路口综合智慧停车场即将交付投用,城市“颜值”和“品质”实现双提升。延安市城市有机更新单项重点工作现场会在子长召开。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四化机制”,拓展“四色管理”促增收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子长市促进农民增收“十条”奖补措施》,533户1421名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常态化开展农村“清洁”活动,累计建成农村垃圾转运站16个、污水处理站30个、卫生厕所2.58万座。安排18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接续推进“千万工程”重点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12个省、市级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教育质量创新突破。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维修改造36所学校的基础设施,秀延中学等3所学校学生公寓楼加快建设,51所学校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深入推进“名校+”办学改革,持续深化与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北京师范大学和延安中学合作交流,优化完善校园长职级考核评审和教师量化绩效考核办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荣获省教工委和省教育厅优秀案例,并在《中国教育报》专题刊登。今年普通高考本科升学率达87.9%,创历史新高。教育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第二。三是饮水安全提档升级。相继完成中山川水库除险加固、红石峁水库建设、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净水厂扩容升级等一批水利民生项目,城区用水首次实现“双水源”,困扰居民“吃水难、水质差”的难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严把源头水、出厂水、末梢水检测,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由原来的29项扩展至72项,实现居民“有水吃”到吃上“放心水、安全水、省心水”转变。四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持续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开展重点行业排放管控、扬尘治理、工业固废整治、河道“清四乱”等,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建立健全封山禁牧工作长效机制,动真碰硬抓好各类反馈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五是民生保障精准有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城区便民停车场、基层卫生院能力提升等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积极举办以“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为主题的各类招聘活动,城镇新增就业672人,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620个,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95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35万元。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加快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建立远程影像、心电等区域医疗共享中心,实现县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3家公立医院全面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服务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聚焦“强改革、增动能”,发展活力加速汇聚。累计引进63名专家教授,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6个专家工作站。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今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12项。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提升县属国有企业集团化发展、实体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水平,县属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886.8万元。深化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组织实施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事项6个,全面开展惠企政策“一步到位”、审批手续“一次跑完”、项目推进“一图指挥”、破坏环境“一案三查”专项行动,扎实开展领导干部遍访“五上”企业活动,纾解企业难题24个,兑现“五上”企业培育奖补资金303.5万元、中小企业补助性资金751.5万元,净增“五上”企业8户、新增市场主体788户。
聚焦“防风险、保稳定”,安全底线守牢筑实。坚持极限思维、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护稳定,努力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聚焦煤矿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筛查整治风险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用活“大数据+网格化+脚底板”典型做法,全面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延伸。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化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子长”“法治子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治安案件立案率同比分别下降67%和22%。
下一步,子长市将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合力攻坚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