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706亿条数据撑起“智慧交通”——西安市缓堵保畅系列报道之四

2025-07-02 09:10:49 来源:群众新闻

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工作现场(资料照片)。 通讯员 孙崇明摄

“18时06分,对太华路立交北向南截流,南向北加放5秒”;

“18时42分,对水司十字南向北直行加放8秒,执行15分钟”;

……

6月25日早上,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信控调优团队消息群里信息不断弹出,民警和交通工程师根据路段实时交通流量,对拥堵路段进行信号灯精细化调控。

这一条条精准到秒的指令,是西安公安交警利用数字赋能交通治理的日常缩影。

面对繁重的交通保畅任务,西安公安交警向科技要“通行效率”,全力营造安全、畅通、智慧的现代化交通环境。

城市交管装上了“大脑”

“我们通过建设西安交警大数据中心,搭建公安网、视频专网、互联网‘三朵云’,把海量数据存起来、聚起来。”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指挥中心科研科副科长庞宇说,这“三朵云”为城市交通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数字底盘”。

仅拥有“数字底盘”还不够,遍布全城的“触角”是感知的关键。西安公安交警着力打造智慧交管感知体系,源源不断地将采集到的道路交通流量信息进行回传。同时,搭建西安公安交警数据中台,归集整理所有数据。“目前,西安公安交警数据中台已汇聚了各业务部门706亿条数据,建立了80多个违法打击模型,为全市道路缓堵保畅、事故预防、精准执法、便民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庞宇说。

在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张错综复杂的棋盘网格图上实时跳动的数据如同城市的脉搏,反映着交通的“健康状况”。

庞宇介绍,这是西安公安交警实战指挥平台,它就像一个交通“智慧大脑”,把AI视频识别、122报警等各种交通事件感知渠道的数据融合起来,构建路况异常拥堵等算法。通过算法,提前预警拥堵节点、主动干预信控调优、精准调度街面铁骑前往处置,实现快发现、快处理。

“绿灯像算准了时间在等你”

在坚实的“数字底盘”和强大的“感知体系”上,西安公安交警探索的“大数据+AI”全市统一信控模式成为提升通行效率的“引擎”。

“节假日模式”“工作模式”,西安的交通信号灯也会随着群众的出行节奏调整状态。在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大队太白路中队民警蔺子祺看来,让车辆缓慢进入、快速通过是调控信号灯的关键所在。“信控权限已下沉至基层各中队。我们可以根据执勤路段情况,自主切换早晚高峰信号灯方案,提升通行效率。”蔺子祺说。

西安市出租车司机李康对长安路—未央路沿线的变化深有体会:“以前早晚高峰经过这里要堵好久,现在一路畅通,绿灯像算准了时间在等你。”

“今年初,我们对长安路—未央路沿线动了点‘小手术’,进行了交通微改造。同时,给路口装上了智能交通流量监测设备。简单地说,就是让信号灯更‘聪明’,能根据车流量变化自动调整。”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情报处置科信控民警李可介绍。

“我们将交通信号灯状态、绿波信息、道路交通状况数据向百度、高德导航用户开放,群众在手机上就能看到信号灯灯态变化、倒计时情况和绿波路段车速建议。”李可说,“精细化治理后,电视塔区域道路停车延误降低28%,长安路沿线道路拥堵指数降低10%。”

目前,全市2329处信号灯路口已实现联网控制,联网控制率85%,821处信号灯路口实现自适应配时。建成绿波带293条,总里程508.31公里,小区域绿波网25处,动态绿波带55条。在“信控大脑”的作用下,“更少停、更少等”的出行体验正逐渐成为西安市民的交通新常态。

像“外卖订单”一样精准“派送”警情

5月24日,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灞桥大队十里铺中队铁骑张沛冬和李卓杰如往常一样在辖区路段巡查,9时22分,两人胸前的执法记录仪传来从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有一求助群众由灞桥收费站去往唐都医院急救,请立即前往支援。”6分钟后,两人接到求助车辆并一路鸣笛开道,9时34分,铁骑将求助群众平安护送至医院。

“西安公安交警每日部署超过800人次的铁骑勤务,西安公安交警实战指挥平台将感知到的警情,像派‘外卖订单’一样精准‘派送’给最近的铁骑,大幅缩短铁骑到场及处置时长。”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副科长李一波说。

此外,群众拨打122报警电话时,只要手机开启报警辅助定位功能,交警便可掌握其GPS定位信息,有效解决位置说不清楚、说不准确的问题,也节约了沟通成本,提升了接处警效率。庞宇表示,目前,122接到群众报警的57万例警情中,有37万例触发了高精度定位。

无人机“鹰击战队”让西安智慧交通建设迈入立体化管控新阶段。从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到南二环太白立交桥面事故现场,原来铁骑前往平均需要7分钟,现在无人机只需3分钟就能抵达。

“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全市智慧交通调度管理平台建设,打通资规、交通、交警、气象、应急、城管、住建等部门数据壁垒,协同治理城市交通常态化问题,实现跨部门、跨平台应急指挥闭环响应,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应急调度能力,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高效。”庞宇说。(群众新闻记者 苏欣雨)

责任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