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文化中国行 | 追寻红色印记 传承延安精神

2025-07-02 09:05:19 来源:群众新闻

编者按

暑期已至,三秦大地热力升腾,文旅画卷异彩纷呈。红色热土上,延安、照金、西安等地的革命旧址与纪念馆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诉说”着烽火岁月的故事,引领人们追寻先辈足迹,重温信仰之光。万物蓬勃生长的乡野间,乡村游正焕发无限生机,采摘时令鲜果、体验农家之乐,为游客带来惬意闲适的田园诗篇。还有那底蕴深厚的民俗风情,在古村镇巷陌间流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匠心独运的传统技艺,邀您沉浸式感受黄土地的文明根脉。即日起,陕西日报在“文化中国行”栏目推出“陕西暑期游”系列报道,为您讲述三秦大地上红色文化、田园牧歌与民俗瑰宝交织的动人故事。让我们相约陕西,共同踏上一场读懂历史、亲近自然、感悟文明的深度旅程,开启一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心灵对话。

6月26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讲解员王慧向游客讲解革命历史。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通过“无声”的文物,深入了解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干部、群众轻抚木质长椅,仿佛能触摸到那段革命历史;在枣园革命旧址老一辈革命家旧居的窑洞前,络绎不绝的青年学子于朴素的陈设间,体悟延安精神的真谛……

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拥有革命旧址445处,馆藏革命文物逾4.3万件(套)。暑期到来,奔赴延安开启一场红色之旅,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

重温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夏日的延安,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延安革命纪念馆在烈日下巍然屹立、庄严肃穆。

“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变得鲜活立体。”6月24日,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2024级本科生王世宇说。

王世宇是第一次来延安。每到一处革命旧址,他总是看得仔细、听得认真,不时和同学展开讨论。

“这张看似普通的小炕桌,实则是国家一级文物。毛泽东主席就是伏在陕北老乡家的这张小炕桌上,写下了《沁园春·雪》。”行至纪念馆内,讲解员白婷向学生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们都背诵过《沁园春·雪》,今天能亲眼看到见证《沁园春·雪》诞生的小炕桌,真是太有意义了!”听了讲解,王世宇和同学在小炕桌前停留并讨论了许久。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纪念馆的陈列内容分为7个部分,展出文物2021件、照片900余幅,还原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等多个场景,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

“我们采用全景虚拟现实、三维影像、照片缝合等技术,依托语音导览、视频介绍、互动分享等特色功能,以沉浸式空间触动观众心弦,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李蓉说,纪念馆还创新推出线上云讲解、远程云教学、研学实践等活动。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一隅(6月26日摄)。

故事生辉,精神薪火相传

“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延安和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讲解员王慧在展厅的一幅油画前站定,向参观者娓娓道来。

这幅油画名为《铜墙铁壁》。画面中,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蜿蜒不断的队伍沿着起伏的山岭行进。面带微笑的毛泽东同志与队伍相遇,群众簇拥在他周围,充满深情。

“在陕甘宁边区,共产党人住在简朴的窑洞里,睡在硬邦邦的土炕上,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王慧动情地说,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陕北人民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踊跃支前,谱写了一曲军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壮歌。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王慧字字铿锵,一番话赢来阵阵掌声。

从事讲解工作12年,王慧越发感到,只有不断学习研究,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结合游客需求有针对性地讲解、交流,才能架起文物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更好地诠释延安精神。

“旧址现存土石窑洞150余孔,大小会议室、礼堂、机关餐厅各一座。纪念馆的基本陈列《西北革命根据地暨中共中央西北局历史陈列》再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为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领导边区人民创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奋斗历史。”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汪成军说。

光影重塑,提升游客体验

观看红色演出,成为许多人体验红色旅游的新方式。演出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呈现效果,让人仿佛穿越回那段峥嵘岁月,体会革命的热血澎湃。

6月26日20时许,在金延安景区,大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开演。随着音乐声响起,观众在演员的引领下走进“城门”,获得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音效、灯光、演员表演都很到位,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定的初心。这真是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福建游客林克共说。

“我们复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街景,选取当时的典型人物和故事,通过声光电融合的技术创新手法和互动式、沉浸式的表演形式,让游客在观演中更好地接受精神洗礼。”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光辉介绍,“为了提升游客观演体验,我们还加入了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秧歌等元素,让游客更好地体验陕北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延安市不断拓展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丰富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和体验形式,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讲好红色故事。

如今,红色旅游已不仅是中老年人钟爱的旅游方式,还是青年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从过去的听讲解转变为如今的参与互动,沉浸式的深度体验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被红色旅游“圈粉”。(群众新闻记者 周恒宇文/图)

责任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