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6-17 16:19:35 来源:延安市生态环境局
四时更迭如诗,岁月流转成画。翻开宜川县这幅“十四五”生态长卷,环境数据给出了最有力的说明:2024年宜川县黄河壶口、仕望河昝家山、云岩河秀西3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平均水质综合指数4.22,较2021年改善17.42%,国控断面实现连续五年稳定达标。优良天数339天,较2021年增加12天,大气综合指数2.91,较2021年改善8%,空气质量连续五年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今年截至4月底,3个国控断面平均水质指数为3.75,位列全市第1。优良天数104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6,位列全市第3位,六项污染因子平均浓度均值同比全面下降。土壤和地下水总体稳定。2个县级及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任务按期完成……
“十四五”以来,宜川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级各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责主业,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以绿色治理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硬仗。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宜川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并全力推进的结果。
宜川县将不定期召开会议谋划部署全县生态环保工作,有力构建“学、谋、管”三位一体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宜川县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5项配套文件,系统推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构建形成“党委统揽、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全链条绿色治理体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以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蓝天碧水,风清气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这是广大群众及游客对宜川生态环境的赞美……对于老百姓来说,环境改善的幸福感更多来自看得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宜川县持续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聚焦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县乡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工作,全县污水管网铺设率达到85%,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6.6%,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000立方米/日,县域水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强化多源共治,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与扬尘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拆改与北方清洁取暖,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61%。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成效突出,特别是今年除夕至元宵节,宜川县PM2.5均值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1%,在全省12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六。构建全程防控体系,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农业面源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94%、农业废弃物回收率92%,建成全市首个生活垃圾热裂解项目,实现垃圾“三化”处置新突破。
以绿色低碳发展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从来不是“单选题”。一边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一边是“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调整,如何用好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两者协同共进?宜川县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定位,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荣获第二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严格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导实施生态固碳工程,完成营造林65.8万亩,林木碳汇能力持续提升。大力推进以天然气和新能源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支持LNG生产企业技改项目,着力发展提氦、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产业链,先后建成陕西新源天然气有限公司3万吨二氧化碳回收、天然气钻井泥浆资源化回收利用等项目3个,天然气清洁井场建成率达97%以上。按照“五集五区”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绿能利用区通过首批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中核、国电、华电等企业先后入驻,县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有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如今的宜川仰观穹顶澄明如洗,俯察河川清冽似镜,环顾四野苍翠欲滴。推窗见绿,移步成景,百姓眉间浸润着蓝天馈赠的畅快,笑颜倒映着碧波荡漾的欢愉,生活浸润着绿意编织的诗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墨长卷正在宜川徐徐铺展……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宜川县将继续走好“生态优先、文旅融合、立工强农、全民营商、优教聚才、城乡共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切实守好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让丹州大地青山常环绕,绿水永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