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干群齐心抗旱保民生

2025-05-28 22:32:0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成思远 辛恒卫 文/图)近日,在镇安县茅坪回族镇这块土地上,本该是麦浪翻滚、绿意葱茏的时节,而今年的茅坪回族镇,大山沟壑间,鲜有绿色。

蜿蜒的盘山路上,送水车扬起的黄尘与干涸的土地同色;田间地头,干部群众肩扛水管的身影与滴灌设备闪烁的银光交织;村里的应急水源点,一罐罐清澈的水送来注入,又一辆辆三轮车接着运走,供人畜饮用……

这场自春入夏的持续干旱,让全镇农业生产不同程度受阻,一些养殖大户饮水短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却催生出一幅干群同心、全民抗旱的图景。

20250528223237032-77-a4399.jpg

一滴水里的为民情怀

“老王,帮忙地里浇水了。”清晨6点,天刚亮,茅坪社区党支部书记马东海走进农户,对当天计划浇灌地块的农户有序组织,看见经过一夜蓄水,河道聚起的河坝已经有了些水,可供当天近50亩的烟田浇灌。

在茅坪回族镇,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面对居住在高山半山村组的村民,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镇上紧急组建起5支60多人参加的“党员送水突击队”,有序为各村送去应急水。

在红光村,驻村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帮助群众点浇,为刚出苗的玉米、烟苗续一点水分。同时,他们把各家各户的存水量进行摸排统计,谁家多少人,养牛养羊多少,每天需要多少水,都进行统计,对已经存在缺水的农户及时协调送水。“这送来的每一桶水,都是救命水,既保证了人的生活用水,又支持了我们产业的发展,更是温暖了我们老百姓的心。”红光村回族村民杨洪明说。

20250528223237401-35-ba095.jpg

一株苗里的生机守护

在茅坪回族镇腰庄河村,已经出苗的玉米田里,农技员蔡耀林协助村民的点浇,他说,这种干旱高温天气,最好是在早晨或者下午进行点浇农作物,有助于玉米苗成活生长,而午间高温期间点浇,容易造成板结。

他们还为一些未种植地块进行有序种植排序,“如果近期5天内下雨要种什么,10天后下雨种什么,20天后下雨再种什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保证农作物在有效的时间里能够成熟。”农技员蔡耀林说。

在五星村的天麻、苍术、白芨中药材种植基地,镇上也调用应急水源为部分地块浇灌,帮助中药材在生长关键期能够更好生长。同时,一边组织村组干部帮助群众寻找水源,开挖应急取水点,一边组织车辆运水送水到农户,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20250528223236867-61-91fb8.jpg

一份情里的精神丰碑

在茅坪回族镇,部分驻地企业和镇级机关单位看到严重的旱情,和镇政府一起,组织车辆为应急水源补水,为部分地浇灌;有些单位还主动为缺水村组织群众捐款购买抗旱物资,积极为抗旱做贡献。

每一份爱心,都是一份真情。茅坪回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安明海说,“每一个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与帮助,都好比黄土坡上的一滴及时雨,不仅救急,更暖民心。”

每天晚上,镇村(社区)的干部都会加班加点,对当天的抗旱工作进行汇报总结,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调度安排,帮助群众科学有序抗旱,尽量把有限的水源用到最该用的地方。目前,全镇已出动机动运水车9辆、投劳1500多人,送水280车次,新挖水源4处,解决了2400多名回汉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饮水困难。

连续多日,茅坪回族镇大多数干部的微信运动数都上万步,有些甚至超过两万步,这是他们用脚步丈量抗旱的进度。“这不是步数,是茅坪回族镇党员干部丈量民心的刻度,是融在每滴水里的人民情怀,是干群一心互帮互助的团结斗志。”茅坪回族镇党委书记马辉说,旱情终将过去,但这场战斗中淬炼出的抗旱精神必将化作沃土,滋养着这片土地。

责任编辑: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