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5-22 09:49:5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赵生杰 通讯员 周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法教育,筑牢校园安全法治防线,2025年5月14日至5月21日,西安市公安局鄠邑分局沣京路派出所依托“警校共治”工作机制,联合辖区西安医药科技技术学院、五竹初中、振华中学及多所幼儿园,开展以民法典为核心的安全普法讲座、应急演练及主题班会活动,将法律知识与安全技能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法治力量。
(民警在西安医药科技技术学院开展法治讲座并与校方联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在西安医药科技技术学院,民警潘佳乐以“民法典护航青春安全”为主题,结合校园实际,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侵权责任等法律条款。针对大学生易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校园贷纠纷,民警引用民法典合同编、人格权编相关规定,讲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应急演练环节,模拟地震发生场景,民警不仅指导师生科学避险、有序疏散,还结合民法典中“紧急避险”条款,现场普及避险行为的合法性与责任界定,让法治思维贯穿安全实践全过程。
(民警在鄠邑区职教中学五竹校区开展法治讲座)
在鄠邑区职教中学五竹校区的宣讲活动中,民警李伟祥以“‘典’燃安全意识,守护少年成长”为主题,将民法典与校园安全紧密结合。讲解交通安全时,引用侵权责任编中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条款;在防溺水教育中,结合民法典规定明确家长、学校及水域管理方的安全保障义务;针对校园欺凌,重点解读人格权编中名誉权、隐私权保护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欺凌行为需承担的民事责任。
(民警在振华中学开展普法宣传)
在振华中学的“‘典’亮青春,守护成长”主题班会上,民警王博通过解读民法典与青少年权益保护。化身“法治导师”,从民法典总则编的民事权利能力讲起,结合校园生活案例,深入阐释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法律保护。在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校园伤害赔偿责任认定”“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等案例展开思辨,民警与班主任实时引导,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让民法典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民警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鄠邑区实验小学开展宣传)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鄠邑区实验小学,民警以校园开放日为契机,结合校园起绰号、随意拍摄等行为,讲解人格权编中姓名权、肖像权等法律条款。面向家长,解读监护人在未成年人网络侵权、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责任,并现场答疑,推动家校共护未成年人权益。
面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民警通过生动形象的卡通故事,融入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理念,教导幼儿识别危险、拒绝陌生人诱惑。在情景模拟中,民警用童趣化语言解释“身体权不容侵犯”“遇到危险寻求成年人帮助”等法律常识,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让法治启蒙教育充满温度。
(民警在索村幼儿园开展普法宣传)
自“警校共治”机制建立以来,沣京路派出所与辖区学校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通过做实“一校一警+一校一档强责任、三防建设+高峰勤务固屏障、普法宣传+函告座谈提效能”三大举措,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警校共治体系,通过警校双方协同发力,定期开展普法专题培训、安全隐患排查及联合演练,辖区青少年法治观念显著增强,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