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5-21 20:25:34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芮扬 通讯员 贾玉龙 郑鹏)今年以来,陇县聚焦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攻坚硬仗,创新推出延展服务阵地、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触角的“三延”治理机制,用实际行动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让社区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每到工作劳累时,快递小哥刘敏总是就近在社区便民驿站中喝口水、歇歇脚。“以前送完快递只能回店里休息,现在有了红色驿站,总能够让我们疲乏的时候有地方缓口气。”刘敏笑着说。
为了给外卖骑手、快递员、环卫工人及有需求的社区群众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全县5个社区党支部整合行业部门场地资源建成26个红色驿站,并根据地理位置和群众需求,按照服务功能定位,将红色驿站细分为便民驿站、创客驿站和文化驿站。
以“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为原则,打造“歇歇脚”便民驿站,统一配备桌椅、饮水机、充电宝等设施,提供WiFi、复印、饭菜加热等服务项目,让300余名新就业群体、清洁工等户外工作者和周边群众享受“贴心服务”。
在创客驿站中,社区党支部每周定期邀请县就业、民政、司法等部门,开展“创业帮扶1+1”结对活动,采用课堂培训+实践操作的方式,为小微企业经营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者等群体提供创业就业信息及法律援助。同时,设立创业就业“红色孵化角”,对销售传统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的网红免费提供网络直播空间。
同时,由社区党支部制定年度文化服务清单,招募社区合伙人参与驿站管理,组建“文艺轻骑兵”志愿队,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邻里文化节”、“非遗传承日”“戏曲传唱日”“书法绘画展”等文化体验活动,打造“一社区一特色”文化品牌。
以往,居民上班时社区办公,居民下班了社区也关门,“服务盲时”给群众办事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陇县推行错峰延时服务模式,开展“六点半”和“5+2”服务。
在法定工作日,社区实行“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工作机制。“早上上班族出门前能来办理业务,傍晚下班后也能得到及时服务,就连午休和周末时间,仍有值班人员坚守岗位,确保服务群众不中断。”陇县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马青凤说。
为了让居民办事更便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将医保、养老、行政审批等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进行整合,精心打造智慧社区线上平台。线上平台涵盖民生事务、社会保障、居民投诉等多个功能模块,让群众办事不用排队,手指一点就可进行查询和办理相关业务。
更暖心的是,社区党支部还组织社工、网格员、志愿者在下午六点半后开展服务活动。他们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社区通过开展爱心义诊活动,为老人们仔细检查身体,耐心解答健康问题;在反诈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提高特殊群体的防骗意识;大家为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物资,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近日,在陇县西城社区博爱居小区有群众家中水管漏水,情况紧急,西城社区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在“双报到”平台上发布了消息,擅长维修的党员张利伟第一时间接单上门,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今年,我们已完成派单86次,真正实现了群众遇事有人管、问题能解决。”西城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谊军说。
该县主动借鉴“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经验做法,以“网格化+双报到”为抓手,精准对接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对107家驻区及“双报到”单位性质和报到党员特长、服务意向等信息进行深入了解,精心制定服务项目清单,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由社区定期梳理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通过宝鸡先锋“双报到”小程序进行发布,让驻区单位自主认领,组织党员开展政策宣传、党建指导、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矛盾调处等志愿服务活动,拓宽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在职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同时,通过“服务积分制”量化驻区单位和党员个人贡献度,将其作为单位评先及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全力提升了社区服务的便利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