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西京学院:“科技+非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5-05-20 15:23:2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允铎 通讯员 尚磊 范光)当千年面花遇上现代设计,当古老陶艺碰撞材料科学,一场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创意实践正在西京学院悄然展开。近日,依托西京学院建成的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文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多家非遗研究基地,以“科技+非遗”的创新模式,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面花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陕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面花非遗基地里,面花艺人孙学义现场展示技艺,他手法娴熟,师生们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用心记录着面团如何通过揉、捏、剪、染变身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科技不是替代手艺,而是让老手艺走得更远。”带队教师刘静教授表示。参与调研的设计专业研究生段进轩感慨道:“这次调研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返校后我会尝试用色彩分析软件研究传统配色体系,把现代设计元素与面花艺术相结合,让面花这朵传统艺术之花,在新时代开得更加红红火火!”

为了将科技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心组建了师生科普志愿服务宣传小队,深入周边社区开展专项科普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现场讲解、互动体验、趣味实验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了智能家居设计原理、环保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贴近日常生活的科技知识。

“您知道窗帘自动开关靠的是光敏传感器吗?”在西安市西仪社区,科普志愿服务小队用透明电路板演示智能家居原理,居民们被这些新奇的知识所吸引,纷纷围拢过来。一位大爷好奇地询问智能家居的使用方法,志愿者耐心地为他讲解,还现场演示了操作方法。小朋友们对趣味实验和手工制作特别感兴趣,也积极参与进来。志愿者一边给孩子们普及相关知识,一边教他们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做出手工课堂作品。居民们表示,这种活动让自己对现代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科技确确实实就在我们身边。“让科普像逛集市一样有趣,把抽象原理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这样大家才更愿意主动来了解”。志愿者产品设计专业陈杰同学表示。

“釉色变化其实是氧化铁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陶艺实践课上,陶艺专业老师刘纪垒边拉坯边讲解“选土、制坯、施釉、烧制”背后的科学原理。学生们在体验传统工艺的同时,还尝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陶坯。“科技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老祖宗的智慧。”参与学生美术专业苏慧珍同学感慨道。目前,中心正与材料实验室合作,研究如何推动非遗技艺的实用性创新。

中心主任臧卫军教授介绍,下一步,中心将依托科研平台,重点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工艺,构建“科技+非遗”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智能化手段促进非遗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文化传承的“陕西样本”。

责任编辑:任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