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5-19 19:38:1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着 高常生 通讯员 时晨炜)父亲是河南人,年轻时为了谋生计,一路西行来到陕西,一头扎进煤矿工作,从此便在这片土地扎下根来。
小时候,煤矿上的日子过得艰苦又忙碌。天还没亮,父亲就伴着鸡鸣起身,简单洗漱后,匆匆赶往矿上,等到夜幕降临,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整个人灰头土脸,只有牙齿是白的,身上还带着洗不净的煤灰味,可即便如此,只要迈进家门,看到厨房案板上放着的面粉,父亲的眼里就会泛起光亮。
父亲做手擀面的手艺,是从老家带来的。他常说,手擀面要想做得好吃,和面是关键。他往面粉里加水,动作娴熟,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接着,就开始揉面,那面团在他粗糙的大手下翻滚、变形,不一会儿就变得光滑筋道,父亲揉面时,神情专注,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他也顾不上擦,全身心沉浸在这一方案板前。
面揉好后,等面醒的间隙,父亲变回坐在那把老旧的藤椅上摇摇晃晃,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拿起擀面杖开始擀面。他擀面的动作十分流畅,面饼在擀面杖下不断延展,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大,父亲擀得又快又好,不一会儿,一张薄如纸的面饼就出现在案板上,他把面饼折叠起来,拿起刀,快速又均匀地切成面条,那面条粗细一致,根根分明,一看就是老手的杰作。
父亲煮面也有讲究,水烧开后,把面条轻轻放入锅中,用筷子轻轻搅动,防止面条粘连,等面条煮熟,捞出来盛在碗里,再浇上热气腾腾的面汤,撒上葱花、香菜,最后卧上一个金黄的荷包蛋,那香味一飘出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围在桌前,等着开饭。
吃手擀面的时候,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刻,他坐在一旁,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其实他自己吃得不多,却总是不停地给我夹菜、添面,还叮嘱我多吃点,长身体。
我十八岁那年,去了外地上学,临行前,父亲特意早早起床,为我做了一碗手擀面。他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他把面端到我面前,看着我,认真地说:“孩子,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花钱,遇到困难别害怕,要像这面条一样,有韧劲,能屈能伸。”我低头吃面,泪水忍不住滴落在碗里,和着面汤一起咽下。
后来,我在外地工作,也成家立业了,每次带着妻儿回老家,父亲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念叨,要给我们做手擀面。他年纪大了,动作不再像以前那么麻利,揉面的时候,常常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可他还是坚持要自己做。他总说:“机器压出来的面,哪有自己亲手揉的好吃,这手擀面里,才有家的味道,才有爸爸对你们的念想。”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厨房,有了一方崭新的案板。每当我站在案板前,学着父亲的样子揉面,恍惚间,仿佛能看见父亲就站在我身后,他那带着河南口音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面要揉够劲儿,日子才踏实。”儿子像我小时候一样,好奇地趴在案板边,看着我手中的面团,他那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这传统技艺的好奇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