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5-19 19:37:2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李斌 王斌)如何将“紧日子”过出“好日子”?陕煤蒲白建庄矿业公司机修厂用一场刀刃向内的管理革命给出了答案——他们以“修旧利废”为突破口,激活资源价值,重塑人才梯队,最终实现从“勒紧腰带”到“昂首阔步”的蜕变。
破局:从“以换代修”到“变废为宝”的认知革命
“这台泵不是废品,是穿了破衣裳的宝贝!”厂区内,该公司机修厂厂长李大力用扳手敲打着潜水泵外壳,“这台水泵采购价3万元,就因为密封件老化,配件原厂停产,水泵就成了废品?那咱们是干嘛的!”这句话像火种一般点燃了职工们的创新热情。
电工周海峰带着两名90后徒弟组成“技改攻坚组”,在积灰的仓库里开启了“寻宝之旅”。他们在旧锚杆、报废叶轮和磨损的齿轮箱里,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一个废旧零件的尺寸,在图纸上反复推演替代方案。
当第一台修复的水泵在测试池里喷出强劲水流时,整个车间沸腾了——他们用废旧锚杆改制的销子、拆解重组的叶轮、翻新的泵体,没花一分钱材料费就让水泵满血复活。
这次维修成为机修厂转型的起点,周海峰带领他的团队今年已修复15台同类设备,相当于“变废为宝”创造了45万元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种“逆向创新”打破了延续二十年的“以换代修”思维定式,让职工们意识到:废旧设备不是负担,而是待开采的“矿山”。
攻坚:技术革新中的“蚂蚁啃骨头”精神
“外委维修报价3万元,工期15天。最重要的是耽误生产,真的让人头疼。”井下转载机减速器漏油的难题,像一块硬骨头横在钳工班长薛增友面前。
困难再大,只要一点一点去攻克,就是可以征服的。机加班班长薛增友带领班组成员呆在维修间,对着布满油污的减速器壳体一蹲就是6小时。
他发现轴承座磨损3毫米,传统焊补工艺无法满足精度要求,便尝试用废旧柱塞泵的密封环进行复合修复,用报废铣床的卡盘改制定位工装。
三天三夜轮班作业,当减速器在试车台上发出均匀的运转声时,薛增友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出盐花,而3万元的外委费被牢牢留在了企业账户。
“能否让‘一次性’变成‘可再生’?”液压工逯保玉盯着成堆的废旧滤芯突发奇想,而这次革新则更具技术含量。
面对工作面液压系统滤芯频繁堵塞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调配了17种清洗剂配方,改造了沿用十年的超声波清洗机,将清洗温度精确控制到58℃——这个临界温度既能溶解顽固油泥,又不损伤滤芯精度。
如今,1000多支修复滤芯重回工作面,相当于节约了80万元采购资金。
固本:让“紧日子”成为全员自觉的管理哲学
在该公司机修厂的废料回收区,一块“变废为‘宝’榜”格外醒目,每修复一件设备、节约一笔费用都会被实时更新。
这是厂里推行的“金点子积分制”:旧棉纱洗净再用积2分,润滑油沉淀过滤积5分,提出设备改造方案最高可积50分,季度积分可兑换培训深造机会。
这种将节约习惯转化为价值认同的机制,让每个职工都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角”。
焊工李宝的工具箱里,整齐码放着用设备包装箱改制的收纳盒;钳工原凯发明的“轴承加热回收法”,让废旧轴承回收率提升60%;6名85后技术骨干挑起大梁,他们牵头的“智能检测系统”“废旧零件数据库”等项目正在改变传统维修模式……
1至4月,修旧利废各类设备零部件3000余件,直接节约成本280万元,设备自修率从65%提升至82%,而仓库的废旧物资库存量较年初下降40%。
启示:困境中孕育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机修厂的“紧日子”突围战,成功揭示了降本增效的本质是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革命,它破解了三个关键命题:
激活“人”的能动性,老技工的实操智慧与青年人才的数字化思维结合,形成互补,破解技术难题;
重构“物”的价值链,从“能用就买”到“能修不换”再到“修旧如新”,实现了资产价值的螺旋上升;
筑牢“制度”的压舱石,通过成本考核、创新奖励、人才培养等机制,将偶然的节约行为固化为必然的管理流程。
暮色中的机修厂,焊花依然在闪烁……
在这里,“紧日子”早已超越了成本控制的范畴,成为一种融入血脉的生存智慧——它让每个零件都焕发二次生命,让每位职工都成为价值创造者:当节约成为创新的起点,当困境成为转型的契机,企业终将在降本增效的征程中,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动力更足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