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文化中国行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里的历史回响

2025-05-05 10:08:33 来源:群众新闻

“五一”假期,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迎来研学与红色旅游热潮。这座被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的遗址,正成为宝鸡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4月29日一大早,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内聚集了300多名研学的学生。他们身着印有“努力干、一起干”的围裙,沉浸式体验“纺织工人”的一天。

“大家看门口‘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这几个钢铁铸就的大字,是不是像穿越到了80多年前的宝鸡。它体现了钢铁工业元素,有一种历尽沧桑的岁月感,可以引申为钢铁般的工业力量和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讲解员胡雪说。

昔日的厂房、锈迹斑斑的老机器、14摄氏度的窑洞车间,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他们好奇地探索每一个角落,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工业文明的魅力,了解先辈的奋斗历程,感受革命精神。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原是宝鸡申新第四纺织厂所在地,位于宝鸡市金台区。抗战时期,申新第四纺织厂从汉口迁至宝鸡。现在,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深度感受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的魅力。申福新办公大楼、窑洞车间等建筑都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迹。”胡雪说。

在窑洞车间内,通过全息影像复原的纺织工人工作场景,让人们看到了当年工人为支援抗战,加班加点生产物资的忙碌身影。

“为了抵御日军的轰炸,窑洞车间于1940年开始挖掘,共挖掘窑洞24孔,全长1.75公里。窑洞车间建成后,宝鸡申新第四纺织厂把大型纺织设备和1.2万枚纱锭置于洞内加紧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胡雪说。

走到“万枚纱锭进窑洞”展区,学生们不禁发出惊叹声。

“这是我们采用数万枚纱锭制作的装置艺术,每一枚纱锭都代表着一名工人,意在突出劳动人民的力量。他们用血汗撑起了当时西北战场的物资命脉。”胡雪说。

在“织就未来”研学课堂上,学生正通过一根根彩色纺线编织人偶。

“我们的手工研学课程主要是通过互动的形式呈现纺织厂的历史,通过符号化编织艺术,将西迁史具象为可触摸的经纬,让学生感悟‘一根纱线承载家国命运’的工匠使命感。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创作人偶,同步解读抗战工人日记,实现‘历史心境——当代情感’跨时空对话。”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研学老师张晶说。

长乐塬的纱锭无声转动,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正从青年脚下延伸。

“长乐塬之行,让我从‘课本上的中国’走向‘大地上的中国’。我将努力把‘民族工业的密码’解码为‘学习的底层逻辑’——专注是生产力,协作是竞争力,责任是驱动力。这不仅是历史课,还是一场唤醒生命力的‘成人礼’。研学不是打卡拍照,而是让遗址的‘魂’融入我们的‘骨’。”西安经开第二中学学生李鑫龙说。

目前,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已成为宝鸡工业文化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宝鸡红色文化旅游新名片。当锈迹斑斑的齿轮与青春的指尖相遇,红色基因与工业文明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铸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钢铁脊梁。

“我们将持续围绕‘艺术+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遗址内涵,精心策划更多优质活动,以遗址为镜,生动讲述中华民族抗战工业背后的故事,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李娜说。

责任编辑:唐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