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4-21 10:23:3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王义卓)春意盎然,研学正酣。4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的学子们走进高陵区“我们的农场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以“春种希望,劳育成长”为主题的深度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实践与文化体验,学生们在田间地头与历史长河中,解锁了农业发展的智慧密码,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溯源农耕文明:从石器到现代农业技术
在农业历史展区,学子们通过实物与图文,梳理了中国农业从原始采集到精耕细作的演变历程。黄河流域的粟作与长江流域的水稻种植,展现了早期农业的地域特色。通过各个历史节点,阐释了农具革新与水利工程如何推动小农经济形成。
搭建弓棚: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实践
搭建温室大棚时,五年级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竹竿与农膜构建弧形棚架。研学导师以陕北塑料弓棚为例,讲解拱形结构如何分散压力、增强抗风性。学子们通过调整竹竿间距与薄膜固定方式,发现“骨架紧密连接”是防风的关键,通过亲自实践活动,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力学知识立体化呈现。
土壤与耕作:探索大地密码
“犁头入土三寸深,方知粒粒皆辛苦。”在基地的农耕实践区,一场农业文明的探索正在展开。手握仿古曲辕犁的孩子们,在导师指导下体验传统犁地技法。小农夫们挥动小铁锹,将板结的土壤翻松整平。"原来翻土能让农作物根系更好呼吸"孩子们边实践边观察,额头沁出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探秘蘑菇种植: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在食用菌种植区,学生们近距离观察菌棒的结构与生长环境。基地导师讲解了现代化菌棒生产技术的优势。通过观察菌棒的层架发菌技术,不仅能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创新,还让学子们了解到微生物在堆肥中的作用。
绘制脸谱:非遗文化的艺术解码
文化体验环节,从粉墨涂面到谱式定型,学生们在导师带领下了解到脸谱以色彩与图案传递人物性格的艺术表达。孩子们发挥创意,为白谱设计花脸,在勾揉抹破的笔触间,感受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
夕阳西下,返程的巴士载满欢声笑语,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绘制的脸谱以及研习基地赠与的菌菇礼物。这些特殊的“结业证书”,将在未来日子里继续讲述春种秋收的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