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警惕呼吸系统的"隐形杀手"——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健康科普: "你的肺正在被'它'无声攻击!"

2025-04-14 18:29:07 来源:延大咸阳医院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及西北地区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强风裹挟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除了影响交通和日常生活外,沙尘暴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尤为严重,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 

沙尘暴如何"攻击"我们的呼吸系统 :

沙尘暴并非单纯的"沙土飞扬",其成分复杂,这些微小颗粒物一旦被吸入,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破坏其屏障功能,刺激气道,引发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导致喘息、气短,并诱发炎症反应,导致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例如:

1. PM10(可吸入颗粒物):直径≤10微米,像 "微型砂纸"摩擦呼吸道黏膜,破坏上皮细胞纤毛结构(每平方厘米约200根纤毛),可进入上呼吸道,使气道失去自清洁能力,引发咳嗽、咽炎。

2. PM2.5(细颗粒物):直径≤2.5微米,可深入肺泡,其沉积量在沙尘暴天气比平日高8-12倍,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3. 其他有害物质:包括细菌、真菌、花粉、工业污染物(如重金属、硫酸盐等),可能加重过敏和感染风险。

沙尘暴如何危害呼吸健康? 

1. 诱发或加重哮喘沙尘颗粒刺激气道,引发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导致喘息、气短。哮喘患者在沙尘暴天气中症状可能突然加重,甚至需要急诊治疗。

2. 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风险COPD患者本身气道狭窄,沙尘刺激可导致炎症加剧,出现咳嗽、咳痰增多、呼吸困难加重。

3. 引发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沙尘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可能引发感染,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风险更高。

4. 加重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沙尘中的花粉、霉菌等过敏原可刺激鼻黏膜,导致打喷嚏、鼻塞、流涕,甚至诱发哮喘。

5. 长期暴露可能增加肺癌风险部分沙尘中吸附有致癌物(如多环芳烃、重金属),长期吸入可能增加肺癌患病率。

易受人群有哪些?(哮喘、COPD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患者、儿童和老年人、户外工作者)

如何预防沙尘暴天气对呼吸系统的伤害 

1. 减少外出,关闭门窗沙尘暴预警发布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尤其是早晨和傍晚(颗粒物浓度较高时段)。居家时紧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HEPA滤网可有效过滤PM2.5)。

2. 正确佩戴口罩推荐N95/KN95口罩(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对PM2.5防护有限)。确保口罩贴合面部,避免漏气。

3. 加强个人清洁外出归来后立即洗脸、漱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颗粒物残留)。避免揉眼睛,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

4.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干燥环境会加重呼吸道刺激,建议湿度保持在40%~60%。

5. 特殊人群加强健康管理哮喘/COPD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剂),按医嘱调整用药。过敏人群:可提前使用抗组胺药或鼻喷激素(咨询医生)。老年人及儿童:减少外出,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可用指夹式血氧仪)。

6. 饮食调理,增强抵抗力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增加富含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和Omega-3(深海鱼)的食物,帮助抗炎。

外出时突遇沙尘暴天气的应急指南 

一、立即防护措施(黄金5分钟)快速呼吸保护:立即用双层湿巾(或衣物)折叠成8层覆盖口鼻;采用"浅慢呼吸法":吸气1秒→屏息2秒→呼气2秒(减少颗粒物吸入;暂时闭眼防止角膜损伤)。体位选择:背对风向站立,采取半蹲位(降低呼吸高度,地面30cm处颗粒物浓度降低40%);COPD患者可扶墙保持稳定,避免跌倒。药物紧急使用:COPD及哮喘患者立即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二、移动避险策略路线选择原则   

优先选择:     √ 地下通道     √ 大型商场/超市(通常有空气过滤系统)     √ 公交车站(临时避风)    避免:     × 狭窄巷道(易形成风道效应)     × 施工工地(二次扬尘风险)

三、症状处理就地缓解技巧   COPD患者:    ① 前倾坐位(双手撑膝)    ② 哈咳法排痰(快速哈气后咳嗽)   哮喘患者:    ① 双手握杯状捂口鼻(形成CO₂复吸)    ② 热饮小口吞咽(放松气道平滑肌)

四、避险后处理流程到达安全地点后立即执行"三个彻底清洁":    ① 鼻腔冲洗(使用随身生理盐水)    ② 深部漱口(仰头发"啊"音15秒)    ③ 眼部冲洗(人工泪液或洁净水)  

沙尘暴不仅是一场自然现象,更是呼吸系统的"隐形杀手"。其携带的颗粒物、重金属和微生物会直接损伤气道,诱发炎症,甚至导致哮喘、COPD等疾病的急性加重。儿童、老人及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尤其需要警惕。科学防护的关键在于 "阻隔+清洁+预警"——减少暴露、及时干预、提前预防,才能守护每一口健康呼吸。

记住:预防胜于急救,行动就是良药!

责任编辑:赵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