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4-10 10:16:24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银行和保险机构深入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大对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近年来,银行业和保险业以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着力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和中国式老龄化的能力与质效。
养老保障体系加速完善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推动银发经济快速发展。
在刚刚落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树清表示,我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保障有力的养老保险体系,但当前仍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城乡差异,尤其是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差距较大,亟须通过制度改革逐步缩小这种差距。
郭树清认为,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群体是农民,但基本养老保险的月平均待遇仅为240元,而城镇职工养老金则达到了每月3200元。他建议,未来几年应大幅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逐步向城镇职工养老金的低线靠拢,争取在未来的5年至6年内显著缩小城乡养老收入差距。此外,面对新业态和灵活就业群体的增加,郭树清还建议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完善相关政策,实现养老保险覆盖人群更加广泛。
养老金融产品持续升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储蓄和投资产品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日渐显现出不足,仅靠基本养老保险,已难以满足老年人对生活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进行养老储备规划,养老金融产品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近年来,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自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布局个人养老投资产品,以抢占市场先机。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0日,全国共有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998款。其中,储蓄类产品466款,基金产品288款,保险产品211款,理财产品33款。保险类产品数量明显增加,目前的占比达到了21%。其中,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5款,占比11.8%;年金保险119款,占比56.4%;两全保险67款,占比31.7%,市场选择更加多样化。
养老“刚需”服务逐步铺开
当前,养老服务的内涵已逐步扩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补助和简单的生活照料,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全方位服务转型。特别是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养老保险服务模式正加速转型升级。泰康之家副总裁兼养老社区事业部总经理徐晓欢表示,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深度融合,这种“养联体”模式已在多个城市展开实践。
以北京市和平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由泰康之家运营,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并充分利用其服务优势,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助餐、老年大学、日间照料等服务,使养老保险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每天接待数百位老人的“友邻餐厅”便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典型实践。
尽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渐受到欢迎,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然而,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中却有着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失能老人约为3500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6%;老年人患病率是整体人口的4倍,带病生存时间平均超过8年。
针对这些挑战,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向社区延伸,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科学布局养老设施,构建“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让失能老人能够就近得到照护。
面对持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养老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改革。徐晓欢认为,养老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整合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这三者的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服务的精准供给,打造真正可持续的养老服务生态体系。这不仅需要政策引导,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未来,随着养老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将为老年人创造更舒适、更有尊严、更有保障的晚年生活。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