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当药师遇上“AI”,有“理”也要说清

2025-03-25 08:52:53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mg1 

当药师遇上“AI”……

前言最近AI话题的讨论度依旧居高不下,无论是豆包,还是DeepSeek,都引发了一场场数字化变革的热烈讨论。激烈的讨论声褪去之后,留下的回响是当下各行各业从业者对于职业未来的深思,当人类对上“AI”,我们该何去何从?今天我们就以药师的角度出发,看看当药师遇上“AI”时,有哪些“理”想跟大家说说。

AI,冰冷的概念医务?

在患者的世界里,AI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概念医务”,它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如影像、病历、实验结果等),结合患者的病因、病情、生活习惯等数据为患者开具“概念处方”。然而,该处方不仅是基于免费搜索引擎获取的医药信息多以开源数据为主,不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没有经过执业药师的审核与监督,也不具合法性,患者对此充满期待的同时必然也会存疑。因此建议处方用药是否能“因人制宜”并做到药到病除,其安全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核实。

AI医院能用,为什么不建议患者用?

img2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深入参与,除了让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外,更是让药工作者完美转身,完成角色升级,工作内容由传统的调剂更多的转向参与科室会诊、临床用药指导及审核监督等工作中。“智能化审方”可以帮助药师在第一时间对处方医师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制止或监督修正,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为何这里我们提到的是“让药师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制止或监督该处方医师修正”呢?这是因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上述医疗行为是且只能是由执业药师执行,也就是说药品最终的使用与否及个体化差异剂量调整的审核与决策仍属药师工作范畴。

因此,AI之所以被称为“行业外挂”,是因为它只是医务人员的辅助工具,是医疗机构各项就诊流程工作趋于智能化的专业助手,绝非替代品最终的医疗决策仍需医护的专业判断、临床药师的精量审核以及患者本人的参与配合。

AI处理数据,药师处理情感

img3 

药师与“AI”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药师身上独特的“人味儿”,药师在与患者沟通时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能够与患者共情病痛,更能体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患者在面对未知因对药物的恐惧而拒绝服药时,药师不仅能耐心解释药物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能通过倾听和关怀,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

在处理多药相互作用的复杂病例时,药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药师需要综合考虑母体和胎儿的安全,选择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师在日常工作中,还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如患者服药期间出现过敏反应,药师需要迅速判断分析是否因药物引起并及时做出停药处理,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在这些紧急情况下,AI都无法替代药师的现场判断和处理能力。面对婴儿咿咿呀呀的哭啼、孕产妇的敏感与脆弱、癌痛患者临终前的体面等等这些“大局”,AI又岂能事事周全?这些情感AI永远也“学不会”! 

免责声明免不了用药风险

处方作为医疗行为的重要证据,也是医师与药师在诊疗活动中均需承担法律责任的医疗文书。药师作为患者安全用药的守门员,执业药师通过学习掌握了复杂的药理知识对执业医师所开具的处方有审核、监督及指导合理用药的职责,这一职责是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赋予执业药师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医疗行为涉及法律与伦理责任,药师需对处方审核和用药安全负责,但AI生成建议通常会附轻飘飘一句“请以医生处方为准”的免责声明,但只有我们清楚医师处方的有效执行最终还是要经由执业药师审核方可调剂。

责任编辑:赵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