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1939走到2025,咸阳市眼科医院86年的坚实之路!

2025-03-10 09:30:37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939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宝鸡凤县双石铺镇的几间瓦房中创办了著名的工合医院,播撒下西部医疗事业的希望火种。历经86载薪火相传,这所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中,眼科自1939年建院以来,从首任院长唐文贺作为一名眼科和妇产科医生开始,经历了86年的发展与传承,到如今十大中心150余名医护人员,无疑是一张医院的金名片。2024年眼科医院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已成为陕西眼科行业的重要力量,为人民健康、为医院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img1 

星火初燃·立基秦川

1959-1980

1959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在陕西省商业职工医院时期悄然萌芽,首任主任张雨晨以“为光明而战”的信念点燃第一簇眼科星火,开展防盲、致盲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1973年,时任主任刘登科在咸阳地区医院开展冷冻白内障摘除术、中医金针拨障术等,使眼科专业治疗项目、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医院眼科的持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晓之光·勇闯禁区

(1980-2000)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咸阳市眼科医院的前身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咸阳地区医院眼科),在宋殿武、刘铁民、许淑云教授的带领下,老一辈眼科人在设备简陋、床位、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靠着对眼科的热爱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于1983年完成了咸阳市首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同时开展全市首例视网膜脱离巩膜外环扎术。

1986年许淑云赴成都学习最新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背回人工晶体及手术器械,经过反复练习实践,筹备适时在院内开展此项技术。

1986年率先完成咸阳市首例角膜板层移植术,荣获咸阳市科技进步奖,得到了省内专家的充分肯定。

1987年,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终获成功,这项技术当时在省内也只有少数医院眼科开展这项技术。这项技术的开展,使眼科白内障手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1988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被咸阳市卫生局指定为咸阳市白内障复明中心。这一时期,眼科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如今,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发展少不了各类进口先进设备的支持,90年代初,医院拥有了第一台进口显微镜,尤其稀缺

1991年率先在咸阳市开展眼科微创手术,许淑云教授是微创眼科领域咸阳市第一人。

1992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评为“白内障复明工作先进单位”。

1993年,许淑云教授率团队突破技术瓶颈,为8岁男童完成全层角膜移植手术,让咸阳市内角膜移植史翻开新页。  1999年,超声乳化技术落地,手术切口从12mm缩至3mm,患者术后次日即可睁眼见光明。   

百舸争流·技术裂变 

2000-2017年

随着眼科技术、人才力量不断积累,这一时期眼科成长为医院最大的科室、重点学科,科室逐渐壮大细分为准分子治疗中心、眼一科、眼二科、眼三科、眼四科、眼科检查室、眼科手术室,成为咸阳市乃至陕西省独立编制较大的眼科中心,先后被授予咸阳市眼科疾病研究室、咸阳市复明中心。2010年咸阳市卫生局正式冠名“咸阳市眼科医院”,2016年陕西省科技厅、卫计委联合授予“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

2000年,Avastin 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03年,随着激光机的引进,开展视网膜光凝术、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割术、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等。2003年开展全市首家准分子屈光矫治手术,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视光学中心为省内较早开展屈光近视矫治手术的医院之一。

2004年率先开展玻璃体切割术,攻克眼底病禁区。  

2006年开展全市首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全市首例手术开展。

2009年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该手术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荣获咸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1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该手术为全市首例,达到全国领先水平;2013年12月4号Aham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该手术为全市首例,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2014年完成西北首例Tennis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手术进入精准屈光时代。 2016年完成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领跑西北,手术时间缩至8分钟。

2016年,随着眼科医院的逐步壮大,杜建英从许淑云手中接过发展重担,担任咸阳市眼科医院执行院长,逐渐将眼科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2017年起,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为112例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扎实落实健康扶贫政策。2020年,白内障复明工程第一批患者术后合影。

聚专强科·合筑光明

2018年-2021年

这一阶段,医院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构建。以2018年陕西省内第二家白内障日间手术中心成立为起点,通过“分专业、强专科”战略,将眼科技术编织成一张覆盖全领域的“光明之网”。

从103岁高龄脊柱无法躺平的老红军、到十月龄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襁褓婴儿,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人用妙手仁心托起希望的曙光。他们一边用医术守护生命之光,一边也在不断自我革新,谋求更高、更远的目标。2018年起,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学术品牌“大秦眼科论坛”成功创办,搭建眼科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咸阳区域内眼科事业快速发展。

2018年,面对医院学科建设瓶颈制约问题,进一步增强眼科核心竞争力,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对眼科进行亚专业改制。眼科由原来的五个病区,重组为四个中心,即白内障屈光中心、青光眼综合眼病中心、眼底病诊疗中心(玻璃体视网膜外科、眼底病内科)、日间手术中心,使眼科专业进一步细化,既有组合又有分设,实现了眼科学科发展的里程碑,将眼科学科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充分发挥了眼科在咸阳市的主委作用和质控中心作用。

荣誉:2018年咸阳市卫计局授予“咸阳市眼科质控中心”,2019年咸阳市卫计局授予“咸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2020年共青团咸阳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2021年陕西省总工会授予 “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称号,2021年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予“光明中心”,2021年中共咸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 “眼科专家工作站”, 2021年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2021年7月3日,全国知名眼科专家苑晓勇“眼科专家工作站”落户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此外,这一时期,眼科医院率先开展“导师制”活动,确定各科学科带头人为导师,经过病院内部层层选拔,确定师带徒首批学徒9名,导师制的实施,不但体现了“传-帮-带”的医学学术传承,也是咸阳一院的师承制度的创新之举。

眸映未来·光明永续 

2022年--

“看眼病,到市一院”这是许多咸阳乃至周边地区群众的共识,眼科被授予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被冠名为“咸阳市眼科医院”,进入陕西眼科领域的第一梯队。成立“眼科十大中心”,为眼病患者实现从儿童到老年、从眼内到眼外、从防控到治疗的全周期的眼健康服务,让眼疾患者实现“看眼病不出咸阳”的目标。

目前,咸阳市眼科医院开放床位160张,拥有独立眼科手术室,并成立眼科医院“十大中心”:白内障屈光中心、眼科日间医疗中心、青光眼综合眼病中心、眼底病诊疗中心(包含眼底病外一科、眼底病外二科、眼底病内科)、眼科急诊与眼外伤中心、眼影像中心、眼屈光中心、眼视光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病中心、角膜及眼表疾病诊疗中心。

白内障屈光中心&眼科日间医疗中心青光眼综合眼病中心眼底病诊疗中心眼底病外一科眼底病诊疗中心眼底病外二科眼底病诊疗中心眼底病内科眼科急诊与眼外伤中心眼视光中心眼屈光中心角膜及眼表疾病诊疗中心(干眼诊疗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病中心眼影像中心

眼科医院拥有150余名医护人员,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5名,硕士生导师2名,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年门诊量100000人次以上,住院14000人次以上、手术13000人次以上。

眼科医院配备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开展了1.8mm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眼内镜植入手术、25/27G微创玻切手术、微创青光眼手术、全飞秒激光手术等特色技术;难治性青光眼手术、复杂眼外伤与眼表重建手术、玻璃体腔注药术、眼内液/基因检测、小儿复杂眼肌手术、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等技术属省内一流水平,并全市率先开展日间手术模式。

以董永孝院长领衔,拥有“全国三八红旗手”许淑云、“省劳动标兵”杜建英等著名专家,拥有裴瑞、蒲晓莉、王敏、侯力华、赵吉飞、刘彦章、张娟娟、张萌、冯婉璐、李军莉、赵金等专家组成的优秀教授团队,拥有杜娟、杨永明、刘小毛、王娟娟、范强等30余名研究生组成实力派专家后备团队。医院长期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等国内著名眼科医疗机构开展业务技术协作。

2022年以来,咸阳市眼科医院以“大秦眼科”学术品牌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学术交流网络,显著提升了区域眼科诊疗水平。通过举办高层次论坛、专业化培训及参与全国性竞赛,医院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学科影响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眼科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放大镜下“绣花”到飞秒激光雕琢光明,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向光而行”的初心。站在甲子轮回的新起点,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将以“精微、仁爱、革新”为炬,继续践行“让每一双眼睛都能看见希望”的初心!

责任编辑:赵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