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3-07 11:13:4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缑青翠)3月5日,西咸新区召开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3月6日下午,西咸新区举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传递政策信息、回应企业、市民关切。
会上就近期西咸新区陆续出台的《西咸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及支持举措》《西咸新区2025年助企服务“九条”举措》《西咸新区支持民营企业用工举措》进行介绍解读。
西咸新区2025年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
近年来,西咸新区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新区GDP同比增长5.4%,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大关,同比增长11.6%,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市开发区前列。与此同时,新区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攀升,2024年已达464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0%,较去年提升2.3个百分点。新区市场主体突破85.3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达到95.3%。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4100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了90%。新区民营中小企业培育同样成效显著。2024年完成“个转企”260户;全年入库科小企业6878户、占全市1/3,新增高企2450户、总量4100户,高企新增数和占比均为全省第一;新增入库规工业企业87家,其中民营企业81家,占比93.1%;民营“五上”企业达到1260户,占新区“五上”企业76.7%。新区不仅培育壮大了同力、太合、源杰半导体等一批优秀本地民营企业,同时招引隆基、三一等一批优质民营企业纷纷落户新区,2018年以来累计签约民营企业投资项目561个、投资总额3043亿元,为新区民营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为持续推动西咸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12月新区制定印发了《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全区民营经济绘制了发展蓝图。《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民营经济规模突破500亿元、市场主体突破90万户、民营“五上”企业突破2000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突破130户等系列目标。聚焦以上目标,《行动计划》围绕梯次培育壮大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民营企业能效提升、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破解突出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能力等7个方面,提出了22项重点任务,细化各相关单位责任分工,共同发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5年,西咸新区围绕“4+1”产业体系建设,锚定“三个千亿”目标,将发展蓝图细化为施工图,重点实施四大举措,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大民营经济规模方面,将实施“育苗强基”行动。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建立企业培育库,首次入规奖励最高40万元,力争全年新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40户,推动“五上”民企突破1600户。在提升民企创新能力,抢占新兴产业赛道方面,将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和高校合作联合攻关核心技术,按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全年实施至少60个企业科技研发专项。
此外,西咸新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极简审批”,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90%高频事项“一网通办”“跨区通办”;优化涉企监督检查,做到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建立“民营经济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通过专题报道、案例集锦等形式,宣传民营经济发展成果。
西咸新区2025年助企服务“九条”举措正式发布
为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正式发布《西咸新区2025年助企服务“九条”举措》。
高效化解企业诉求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化解企业诉求。线上畅通24小时诉求反馈渠道,通过助企服务平台随时提出诉求,系统自动分发,限时办结,做到“办事不求人”;健全企业诉求快速化解和交办制度,咨询求助类1天办结,投诉举报类3天办结;建立重点诉求“三级”督办制度,按时办结率、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做实做优助企服务
依托“镐帮手”助企服务平台建立“一库、一平台、一机制”,提升助企服务智能化水平;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企业服务专区,推出不少于20项增值化服务;实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做到“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完善产业园区服务驿站功能,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行政审批做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出2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即时办结”,企业开办全流程半天办结;政务服务电子监察和“好差评”实现全覆盖。
及时兑现奖补政策
惠企政策做到审慎出台、刚性兑付。开展产业政策出台前、兑现后的综合评估,确保政策与财力适配;梳理符合条件的企业奖补台账,逐项目、逐企业明确兑付计划,确保及时拨付到位。
精细提供要素保障
生产要素做到供需匹配、保障有力。聚焦新区“4+1”主导产业,常态化开展产业链企业上下游供需对接活动;围绕产业园区、商业载体,加快“一刻钟高品质便民生活圈”建设;梳理已建成未验收投用的产业项目、已建成未拆挡通车的市政道路清单,逐项目推进解决。
优化助企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做到高效响应、滴灌赋能。加大招财引资力度,引进金融机构不少于20家;常态化收集辖区企业、项目的融资需求,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拓展“秦信贷”“科技贷”等融资渠道,帮助企业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
完善助企人才服务
人才服务做到招才引智、创业无忧。发挥秦创原人才大市场作用;推广“校招共用”等引才模式;常态化开展多渠道、多样化招聘活动;逐步扩大企业人才认定自主权,加强人才住房、交通、子女教育等保障。
规范涉企执法检查
涉企监管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建立监管执法“白名单”制度;规范入企检查,做到“先报备、后检查,先扫码、再入企”;完善涉企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制度,做到“先复核、再处罚”;统筹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占比达到50%以上。
营造亲商助企氛围
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开展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大起底”,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查处一批营商领域的典型案件,形成有效震慑;加强宣传引导,形成“人人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西咸新区始终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知用工保障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西咸新区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以6个方面12条有力举措,全力做好民营企业用工保障,落实降费减负政策、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创造稳定、高效、和谐的用工环境,全力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