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汉滨区叶坪镇:党建引领“一村一品”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

2025-02-27 15:16:0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近年来,汉滨区叶坪镇以“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增实惠、集体增收入”为目标,抓准乡村振兴的差异化定位,深入挖掘农村资源增值潜力,以党建引领为纽带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奋力谱写“恒源福地 原乡叶坪”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引领下的农文旅融合与资产盘活新实践

桥亭村统筹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建立“资源台账+规划先行”发展模式。通过系统梳理古村建筑、山林水系等资源禀赋,精准绘制农文旅融合发展蓝图,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本、闲置转效益”的特色发展路径。一是古村活化唤醒文化基因,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完成古戏楼、李家院子、张家院子等传统院落修缮,深挖传统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2024年建成集文化展示与乡愁记忆于一体的村史馆,依托修复的明清戏楼打造非遗展演空间,让沉睡的百年古村焕发新生。同步推进道路提升、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升级,构建“古韵今风”的文旅体验场景。二是高山民宿集群领衔产业振兴,创新“盘活集体资产+村民共富”机制,通过“合作入股+租赁经营”模式,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打造“恒河源”品牌特色民宿集群,2024年“恒河源壹号院”民宿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恒河源之夏”文旅推介活动,吸引全国游客20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50万元。三是农旅融合拓宽增收渠道,以民宿经济为支点,辐射发展高山果蔬采摘、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通过“民宿订单+农户直供”模式,构建种养、加工、体验三产融合的生态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精心培育高山米核桃、富锶魔芋、叶坪土蜂蜜、土豆、土鸡、腊肉等旅游快消产品,全年销售500余万元,形成“以文助旅、以旅促农、农旅互哺”的良性循环。通过系统化推进古村落保护、民宿集群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三部曲”,桥亭村逐步实现从“资源沉睡”到“资本激活”的华丽蝶变。

党建引领下的三联机制与三资融合新突破

椒沟村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工作机制有效激活了高山兰花产业,更带动了农户的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三联”机制,打造产业共同体;椒沟村党支部打破地域界限,组建了两镇六村的“兰草产业联盟”,成功集聚了13个标准化种植大棚和12000余盆精品兰草,市场估值超过1亿元。这一举措不仅打造了全国罕见的高海拔兰花产业示范基地,更辐射带动了100户农户(含57户脱贫户)共享产业红利,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经济收益超过3000万元,累计分红63.9万元。这种跨镇联村的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三资”融合,创新入股机制;椒沟村党支部首创了“土地+兰草+资金”三资入股模式,农户可以选择土地流转、自有兰花寄养或认购投资等方式参与产业。同时,建立了“主体管理、风险主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确保农户享有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兰花寄养增值收益和认购投资固定回报等多重保障。这一创新机制不仅激发了农户的参与热情,更实现了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为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金融赋能,助力产业振兴;椒沟村整合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政策,构建了“资金—资产—资本”转化链条。农户通过“零风险”认购模式,将扶贫资金转化为兰花资产,享受稳定收益,同时保留随时退股权利。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资金的安全与效益最大化双平衡,更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依托北山独有兰草资源禀赋,椒沟村以“一朵兰”串起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探索出“支部统筹、主体运营、多元入股、金融护航”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椒沟村兰花产业园,正以“党建红”滋养“生态绿”,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共富芬芳”。

党建引领下的头雁经济与人才培育新动能

叶坪中心社区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依托海拔适中、光照充足、空气纯净的生态禀赋,将中药材种植作为“换道超车”的关键抓手。通过“育头雁、强队伍、活机制”,蹚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一是党建聚能,打造“头雁矩阵”;叶坪镇党委将“头雁培育”作为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破题关键,借助乡村振兴机遇,2024年组织致富带头人杨家富等9人分别赴江苏、山东等地参加各类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等专题学习班,提升村(社区)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二是人才培育,激活“阵雁经济”,设立镇级产业培训中心,培育“土专家”5人;开设“田间学堂”,培养“田秀才”12人;建立“师徒制”,致富带头人与20名青年签订传帮带协议。曾经的贫困户张建军,在致富带头人杨家富的指导下成为种植能手,如今独立承包30亩药田,年收入超15万元。三是模式创新,构建“链式共生”;通过“生态适配三步法”—土壤检测定品类、气候分析优布局、市场调研拓销路,精准发展苍术、黄精、重楼、连翘、菖蒲等药材。引进“五统一分”机制(统一供种、技术、加工、品牌、销售,分户管理),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中心社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余户村民投入到中药材种植,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00余人,发放土地流转费1.5万余元,发放务工费30余万元。在中心社区的产业发展中,党组织既是“红色引擎”,更是“桥梁纽带”。通过把党员培养成头雁、把头雁凝聚在党旗下,让人才活水在产业链上涌动,真正实现了“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镇乡村”的乘数效应。

“三向发力”筑平安 “枫桥新篇”润民心

——叶坪镇连续13年信访“四无镇”的基层治理实践

近年来,叶坪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通过党建引领、网格赋能、风险防控“三向发力”,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连续13年保持信访“四无镇”目标,在全省信访工作“四无”乡镇(街道)创建中被陕西省信联办通报表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为乡村振兴筑牢平安基石。

党建引领聚合力,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叶坪镇聚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目标,构建“党政总责+专班推进+闭环处置”矛盾化解机制。通过“领导包案接访+网格动态摸排+村干部挂职调处”三线联动,全年高效化解纠纷150余起,涉事金额4.15万元全部妥善处置,实现信访事项100%化解。创新“矫正帮扶双轨制”,建立“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就业扶持”教育转化体系,3名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21名刑释人员实现零再犯,全镇保持“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记录。在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大节点期间,以“零上访、零事故、零舆情”的扎实成效筑牢平安防线。

网格智治添动力,织密应急处突“防护网”

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构建“三色管理+智能预警”网格体系。通过分级分类业务培训提升网格员能力,打造“预警直达户”的快速反应队伍。全镇网格员和镇村干部化身“移动哨兵”,2024年汛期精准预警灾害性天气15轮次,特别是在应对“7·19”特大洪涝灾害中,网格员与镇村干部联动,转移安置群众600人次,实现大灾面前“零伤亡”。这种“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机制,让“小网格”释放出守护民生安全的“大能量”。

风险防控增效力,筑牢民生安全“压舱石”

叶坪镇坚持“防”字当头,构建“全链条、全领域、全周期”风险防控体系。在安全生产领域实施“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围绕校园食品、道路交通、燃气安全等18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全年排查整改隐患30处,下发整改通知书20份,实现责任事故“零发生”。创新推行食品安全“镇督导+村包保+主体主责”三级责任体系,完成“包保”督查6次,问题办结率100%;同步开展消防、防汛等情景演练5次,以“实战化”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通过“早预警、盯重点、撤到位”防汛“三字诀”,形成“预防—处置—恢复”闭环管理,切实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屏障,2024年实现责任事故和食药安全事件“双零”目标。

从信访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防汛一线到百姓餐桌,叶坪镇用“绣花功夫”精雕基层治理细节,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讯员 袁婷)


 
责任编辑:李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