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铜川: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别样红

2025-02-14 17:18:26 来源:铜川日报

初春的照金,寒风渐息,暖阳高照。这片红色革命热土,工厂里机器嗡嗡合鸣,大棚里采摘一片忙碌,处处激荡着澎湃的活力与动能,在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上阔步前行。

20250214171842474-90-ba9c6.jpg

20250214171845391-81-23990.jpg

群众“上楼回家、下楼上班”,村集体经济“芝麻开花节节高”,特色产业向“新”逐“绿”……再出发,到照金!触摸发展脉动,聆听奋斗足音。

不再背井离乡 “家门口”就业梦成真

2月11日,在家闲不住的照金村村民刘雪梅给工友拨去了电话,打听年后社区工厂的开工任务。

得知消息后,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动态:“开工在即,赶制新疆克拉玛依1000套工装订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250214171930772-66-e44be.jpg

圣源社区工厂位于照金村圣源小区,2019年9月建成投运后,刘雪梅成为第一批工人。“以前在南方电子厂上班,离家太远,很不方便。现在在这儿干缝纫工,时间灵活,娃幼儿园放学了,可以先接到厂里,真是把顾家和挣钱两头都兼顾了!”

“工厂目前与省内外多家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去年订单金额400多万元。”该社区工厂负责人南鹏介绍,工厂会根据工人的家庭情况为其制定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并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20250214171944571-73-3964d.jpg

“目前厂里人均工资3000元左右,实实在在解决了周边劳动力就近就业难问题,还免费教会了群众就业技能。”南鹏很是欣慰。

20250214171947274-18-d744f.jpg

如今,照金乡间沃野人气旺、活力足。酒店、滑雪场、工厂、景区……乡亲们在各个岗位上找到人生“舞台”,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20250214171949982-78-a5594.jpg

稳定就业一人,致富小康一家。近年来,照金镇以红色旅游、冰雪经济为牵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依托地域特色打造社区工厂,多元化促进群众就业创业。目前,照金镇3400余名常住居民实现就地就业,依靠“股份分红+土地流转+商铺租赁+务工+创业”五大收入保障,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20000元,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

“乡货”巧变“香货” 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10年前,村集体账上没钱,村民兜里更没钱!”高尔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红卫一声叹息,忆起当时的难处。

穷则思变。近几年,高尔塬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并盘活闲置资产、资金、资源,多方“造血”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20250214172126754-87-04d3f.jpg

靠山吃山,艾草是高尔塬山上的“地产”,如何让这些“乡货”巧变“香货”?

艾草加工厂应运而生。

工厂里,芬芳扑鼻的艾绒被工人塞入布袋,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香囊,销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该村探索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研发生产艾棒、泡脚包、艾绒凉被、颈椎枕等系列产品40余种,打造高尔塬村、杨山村、代子村艾草种植示范区,带动周边120户群众参与种植,年销售额500余万元,高山艾成了村民的“致富草”。

20250214172129768-37-0f8eb.jpg

10年间,高尔塬村形成了艾草加工、连翘茶生产、肉羊养殖,大棚蔬菜种植、光伏发电五大特色产业,并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托管、补助收入等多种形式,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增长到86.7万元。

20250214172148416-93-702b5.jpg

20250214172151442-9-437aa.jpg

村集体“家底”厚了,乡亲的事办好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我在艾草厂上班,一个月挣2500元,还种了3亩多的艾草,加上村集体分红,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元。”今年50岁的村民杨改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20250214172229444-22-4ee9c.jpg

20250214172232420-40-02b60.jpg

2015年以来,照金镇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历史机遇,多点发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强筋健骨”。2024年,全镇9个村集体经济收益650余万元,同比增长7.4%。

生态优势赋能 特色产业点“绿”成金

春寒料峭,但掀开尖坪村蘑菇大棚的门帘,一股湿润的暖意扑面而来,地上整齐摆放的菌棒上盛开朵朵“小伞”。

“2023年以来,我们村按照‘支部牵头、干部出资、群众参与、企业指导’的创新思路,大力发展蘑菇种植产业。”尖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新满介绍,目前村上共建成33座温室大棚,2024年试运营首年就出菇60多万斤,注册了“清峪好菇”商标,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实现产值80万元。

20250214172252557-98-2fa70.jpg

好山好水出好菇,好菇涵养好生态。这几年,照金镇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择优选定蘑菇(香菇)为首位产业,目前33座蘑菇大棚、52座香菇大棚等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运。

20250214172255087-64-e37ad.jpg

当下,照金镇以青山绿水生态优势赋能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为主导,绿色康养、冰雪运动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让乡亲们的光景日益“绿富美”。

20250214172258744-11-94770.jpg

20250214172301072-25-7b58a.jpg

讲不完的奋斗故事,凝结着革命老区的精气神,也成为全市聚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铜川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总抓手,统筹实施“1359”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级,着力打造现代果业、畜牧渔业、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链,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市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迈出更大步伐。

20250214172304367-95-b919a.jpg

一组组数据标识着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轨迹。目前,全市正常运营社区工厂118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9.26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村集体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村年底全部清零,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20%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8元,同比增长7.1%。

20250214172307456-42-b1d6e.jpg

如今的铜川,广袤乡野奏强音,村美民富产业兴。全市上下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谱写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华章。

责任编辑:严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