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 到2035年 西安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560万人以内

2025-01-27 12:39:5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20250127124103837-81-64abb.jpg

阳光讯(记者 侯菲)1月24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小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邹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总督察刘岗到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落实国家任务要求,明确城市核心功能

《规划》确定西安城市性质为“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愿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城市和中华文明传承代表城市”。

统筹保护与开发,严守国土空间底线

一是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2.4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5.2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795.6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10.77平方千米以内。二是构建农业空间格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统筹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构建“七田、七板块、一带、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三是系统保护生态空间。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秦岭山区和渭河流域为重点,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形成连续完整的生态网络。四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优先保障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重点区域的发展空间,严格控制秦岭等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新增城镇建设,合理统筹用地布局。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城市精明增长

一是建立功能体系。即建立“功能区、功能组团、功能单元及重点功能区块”四个层次的功能体系。二是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促进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保护,立足西安都市圈发展格局,传承古都营城理念,构建“一屏一带、八水七田、双心六片、轴线传承”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三是优化城镇空间结构。落实加快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和西安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构建“一主、一副、六城、多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综合性新城(县城)、专业化组团(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到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560万人以内。四是有效保障产业空间。重点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空间,形成“中心引领,六极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划定44个产业片区和工业用地控制线,保障工业用地规模,加强工业用地管控,健全工业用地产业准入机制,提升发展效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人民城市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和配置标准,积极推进15分钟生活圈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管控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城乡公园体系。划分乡村振兴片区,细化村庄分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中心城区因地制宜推进城中村改造与低效用地再开发,补齐各项设施短板,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历史文化传承标识地建设

彰显西安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地、闻名世界的东方古都、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东西方交流中心等历史文化价值,整体保护古都山水环境、周秦汉唐都城遗址、遗迹等自然和人文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传承空间和交流活动平台。统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建立古都特质的文地系统,建设传承古都文化的典范地区,探索完善大遗址区保护利用新模式,积极推动老城保护与更新。

增强基础设施支撑,提高绿色安全水平

一是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链接国际,辐射全国,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增强区域交通网络辐射,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建设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城市供水、排水、电力、能源、固体废物处置等基础设施布局。三是筑牢城市安全底线。通过优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布局、统筹布局“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乡抗震防灾能力、打造高效消防救援体系、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坚持区域协同,着力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以打造商贸物流枢纽为突破口,推进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建设,促进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动力。深化与周边城市群协调联动,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新亚欧大陆桥衔接,共同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引擎。发挥西安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共建西安都市圈跨界一体化区域,以西咸新区为纽带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以共建富阎产业合作园为重点,推进富阎协同发展,完善都市圈综合交通、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全域覆盖、分层管理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和实施,纵向建立“市级总规—县(区)级总规—镇街级规划(单元详细规划)—实施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个层次的传导体系;横向加强相关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完善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传导。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责任编辑: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