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1-20 14:38:5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亚娟)“加强城镇困难群体常态化帮扶,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城镇困难群体的根本利益,切实兜住兜牢兜好城镇困难群体的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具有重要意义。”1月18日,省政协委员、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晓媛说。
当前,困难群体致困原因复杂,帮扶救助措施多样,帮扶救助工作存在帮扶标准相对较低的问题。“特别是对因病因残丧失工作能力的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不够,对患大病致困群体家庭的救助渠道不畅。”李晓媛说。
李晓媛认为,帮扶救助工作还存在就业帮扶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失业人员培训与就业市场联系不紧密,专业设置、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再就业率不高。
另外,帮扶信息不互通,相关部门帮扶平台不一致,数据不共享,存在重复帮扶救助和空挡缺失的现象。帮扶资金投入不够,帮扶资金存量与困难群体实际需求存在一些差距,多少制约了帮扶救助工作的开展。
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门协同工作。李晓媛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统筹规划各类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把困难群体帮扶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帮扶救助资金投入力度。
“要帮助有再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通过开展适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扶持他们就业、创业,从根本上解困脱困。”李晓媛说。
李晓媛还建议,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实际,从政策层面予以保障,分类做好不同类型群体解困脱困工作。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要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对患重大疾病的特困群体,国家和社会要多承当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