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民革陕西省委提案:千方百计拓宽我省农民增收渠道

2025-01-16 20:06:3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亚娟)由民革陕西省委提出的《关于千方百计拓宽我省农民增收渠道的提案》,被确定为本次会议的1号提案。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也是“十五五”规划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部署。2024年陕西省委一号文件将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对于我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有重要意义。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民革陕西省委调研发现,还在以下方面存在短板。

乡村产业基础薄弱,联农带农成效不够明显。我省部分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70%为初加工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双方在产业链条中缺少有效互动,带动效果不足。

农民群众就业质量偏低,就业创业技能存在不足。部分农民学历偏低,学习能力不强,就业创业技能缺乏,超过80%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低门槛、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岗位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难以稳定增收。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欠妥,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村对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底数不清、管理混乱,导致“三资”存在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等问题。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承接集体资产和稳定经济效益的能力,导致集体经济创收渠道窄且收益不高。

惠农政策落实效果不佳,兜底帮扶工作难以落实。农村惠农政策较多,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知晓率并不高,部分惠农补贴到位不及时,效果不明显。在兜底帮扶工作中依然存在低收入人口界定不清、政策衔接不畅、帮扶方式单一等困难,农民增收面临制约。

为此,提案提出以下建议。

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推动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一是提高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聚焦“3+X”工程,围绕我省苹果、奶山羊、红枣等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打造“1+8+N”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完善农业特色产业链;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等融合,催生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模式。二是构建稳固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积极参与,引导农民嵌入产业链,带动增收。

促进农民高质量高效率稳岗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吸纳在乡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大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力度,吸纳带动更多低收入人口就业,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和职称评审,提高就业质量。二是拓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渠道。加强“秦云就业”APP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类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的人岗匹配度,同时促进苏陕劳务协作对接,按规定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职业介绍补贴等,推动农民外出务工。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要素,加快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一是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加快推进我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借鉴优秀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鼓励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增收。二是扶持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县域经济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因村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旅游观光等项目,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保障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大惠农补贴力度。落实中央“三项补贴”改革,加大惠农e贷、小额信贷等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做到应贷尽贷;按照“部门管事、财政管钱、银行管发、乡镇管册”原则,规范管理农业补贴资金。二是加大救助帮扶力度。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完善“e救助”掌上办平台,加强与公益慈善力量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多措并举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责任编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