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回眸奋力耕耘之路 蓄力未来笃行之光

2025-01-14 23:05:1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张白娟)延安市宝塔区第七中学前身为长庆七中,2018年5月移交宝塔区教体局管理,与河庄坪镇初级中学合并办学,更名为现名。2022年7月,与河庄坪中心小学组成延安广东中学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2024年初,学校提出“办一所有思想、有温度、有内涵、高品质的义务教育标杆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诚·勤”文化为主题,以“目标研学,项目驱动”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融合红色革命基因,五育联动,融合创新,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

真抓实干展风采

一、党建引领,思政品质新提升

本年度,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秉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先后组织了保密宣传月教育、党纪宣传教育、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集中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实地考察学习,参加长庆采油一厂“新时代文明讲习所”主题党日活动,党建引领作用日益明显。

二、创新驱动,教育教学新变化

教学改革,赋能课堂。一年来,学校在创新驱动中迎来全方位蜕变。课堂是改革主阵地,2024年初,贾猛校长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站‘C’位”的“目标研学,项目驱动”教学理念,注重思政融入和学法指导,破解传统思维与新课改理念之间“落地差”的矛盾,体现了体验式、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范式,在契合“双减”中为高效课堂注入了活力、增添了温度。营造备课新环境,释放研课新温度,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借课堂改革落实“双减”,中考及各类教学比赛成绩亮眼。

青蓝工程,培塑标杆。教师成长渠道多元,“青蓝工程”持续发力,新老结对、同课异构,为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平台;丰富的公开课、示范课与教学赛事,配合承办教研活动,让全体教师在切磋交流中共同提升。教师视野持续拓展,“请进走出”双轮驱动,“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教科研成绩斐然,2024年省市区级课题结题、立项双丰收,斩获众多成果奖,各级课题全面开花。荣获市级教科研成果奖15件、区级教科研成果奖36件。

书香浸润,以文化人。校园文化氛围浓郁,书香育人沉浸式渗透,组织了《目标引领下的诗意成长》专题讲座和“跟着阅读去旅行,让书香溢满校园”主题展演, 邀请延安本土作家进校园宣讲,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学校被延安市作家协会授予“延安市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

“师放”压力,“向阳”花开。教师心理健康倍受关注,邀请专家到校开展教师减压赋能心理健康讲座,助力教师释放压力,与情绪和谐共处,心中常开“向阳”之花,提高教师队伍幸福感。

家校携手,共教共育。期中检测,邀请家长到校当“监考官”,召开了期中家长会,成立了学校首届膳食委员会,开展了班级文化展板家长参与投票行动,组织了“寻找学校教育困惑,解决家庭教育难题”的暑期“大家访”活动,举办了以《国之本在家——传承好家风,共圆中国梦》为主题报告的期末家长会,加深了家长对学校管理措施、教师教育理念以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同。

三、寓教于乐,德育课程新气象

多管齐下,提质增效。提炼构建了一个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两个抓手(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为抓手)、三个维度(教师队伍素质、红色实践体验和校园文化熏陶三个维度)的“一二三”课程框架,关注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体质健康。

红色浸润,思政渗透。学校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国旗下聚焦“信仰的力量”、迎国庆红色歌曲比赛、体操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育德于心、成德于行活动,突出了红色德育内涵。组织了思政大练兵课教学比赛、学科教材思政元素说课比赛、红色研学远足活动,邀请著名军旅女高音歌唱家陶红老师走进校园、邀请志丹县红色故事宣讲团专家到校开展民族英雄刘志丹红色故事宣讲;组织了木兰鼓队参加河庄坪镇举办的秧歌会演、举办了第六届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等活动。校长贾猛主持研究的省级专项课题《延安红色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被省教育厅鉴定为“优秀”;其撰写的《用延安精神建构学校课程实践研究》被评为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思想政治工作重大调研成果二等奖。

开门办学,共享共赢。开门办学更显胸怀,获兄弟学校赞誉,在共享共赢中迈向新征程。先后迎接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广州市中小学校长、行知中学管理干部、陕西省农村初中党组织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思政课教师来校现场观摩,赢得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

社团带动,全面发展。为给学生全面发展搭建更为丰富多彩的平台,开展了读书社团、趣味生物社团、地理漫游社团、趣味数学社团、英语趣配音社团、红色影视鉴赏社团、妙手生花社团、素描社团、装饰画社团、书法社团、乒乓球社团、心理社团、跆拳道社团等多个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上学期开设社团61个、本学期81个。

荣耀之光,岁月见证。2024年度先后获得宝塔区第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三等奖,宝塔区中小学生曳步舞(操)比赛冠军、宝塔区中小学足球联赛中学组女足亚军。参加延安市第八届运动会(青少年组)2024年度国际式摔跤比赛,获得了3金5银2铜。学校被河庄坪镇党委评为优秀管理团队,被宝塔区教体局评为“宝塔区平安校园”“先进集体”。

四、科学保障,安全管理新高度

按照“安全第一”的方针,学校多措并举,筑牢师生安全防线。开展了全国爱眼日活动、普法进校园宣传活动、消防演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和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成立营养改善计划组织领导机构和伙食安全管理委员会、膳食管理委员会等。明确食品安全岗位责任,严格落实管理干部陪餐制度。按照上级文件执行,针对贫困生及时发放补助,避免了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五、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新内涵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隐性力量,它显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品质。

一是结合校情顶层设计。在体育馆上方张贴了“我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的“灵魂二问”,布置了校园红色文化长廊和教室红色文化墙,提炼了以“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诚以致远,勤则通达(诚·勤)”为核心、以“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服务文化、合作文化”为载体的“五位一体”校园文化架构。

二是注重成果积累转化。一年来先后编辑了《思习录——学科教材中思政元素说课与设计》《我的校,我的团》《延安广东中学教育集团学校文化建构与思考》《家校同心,合力共育——2024年暑期大家访活动汇编(七八年级各1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德育文化汇编》和《助力成长,为心赋能——心理健康七年级校本课程》等,为今后文化育人积累了可供借鉴的文化范本。

三是注重传统文化融入。扎实开展“三节一会”(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学生参与率100%。大型“木兰鼓”和“安塞腰鼓”等传统文化项目已成为学校的育人品牌。

目前积极奋进的“诚·勤”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正如2024年年终督导考核组专家在反馈会上所说:“宝塔七中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班级文化特色突出,学生对自己班级文化的内涵知晓率较高,其文化育人功能明显”。

谋今思远谱新篇

忆往昔艰苦奋斗,开未来砥砺奋进。宝塔区第七中学将继续聚焦工作重点,瞄准主攻方向,紧盯核心区域,强化责任担当,做好特色文章。

一、突出改革发展的“支撑点”,高效推动组织建设

抓好学校党、团的思想建设、阵地建设、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党员、团员发展和团队衔接工作;加强学校党、团建设,深化校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充足的精神动力,确保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

二、抓住发展管理的“矛盾点”,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制度的完善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学校发展实际,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学习制度,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付诸实践。

三、坚持教育团队的“精准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教育家精神为精神坐标和实践范式,外引内培双轮驱动,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打破学段边界、学科边界、时空边界,创设专业成长的无边界空间,拓展专业成长的“长宽高”,构建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形成一支有思想情怀、有专业底蕴、有文化内涵的教育团队。

四、聚焦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推进教学质效建设

以新课标、新课程为指挥棒,牵住“牛鼻子”,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优解“目标研学,项目驱动”课改方程,开展“研究课”“活力课堂”,从“单向灌输”走向“多维对话”,破立并举释放发展新活力,形成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型,提升课堂教学力、教学研究力、课程领导力、辐射引领力,提高普高线优分率和上线率。

五、围绕精神引领的“关键点”,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注重“精神滋养”,不忘“沉默少数”。师生同悦读,经典常陪伴,远离多巴胺,拥抱内啡肽,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文化空间,以文化“软实力”打造发展“硬支撑”,逐步形成具有七中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六、锚定内涵发展的“突破点”,完善学校课程建设

拓宽各类校本课程的设置思路,做好“室内+室外”的自然衔接,实现“校内+校外”的跨界共建,推进“线上+线下”的交互共融,把握“空间+时间”的重构链接,积极开发学生用餐、就寝、午休、劳动等生活类课程和具有红色革命印记、延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从“碎片”走向“系统”,从“线性”走向“立体”完善课程体系,形成符合校情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七、找准协同育人的“创新点”,优化生命教育建设

以责任>意识>技能>知识为教育思路,以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价值导向,加强生命质量教育,积极开发“安全与健康(自然生命)”“养成与交往(社会生命)”“生涯与信仰(精神生命)”的生命质量教育校本课程,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生命质量教育范式,构建“校内+校外”的生命共同体教育体系,借力使力、借智生慧传递学校“好声音”,形成家校合作多维度育人的“同心圆”,助力学生身心兼修全面发展。

八、立足德育课程的“切入点”,夯实诚勤德育建设

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目标,以“诚”为基本点,以“勤”为着眼点,抓住“关键少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课程思政,强化学生“诚・勤”品格塑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多形式多维度打造具有七中特色的德育品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九、强化合作交流的“发力点”,深化校际合作建设

采取“研修坊”“空中云课堂”“实地互访”等方式,探索跨区域合作交流途径(管理研讨、科研交流、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同课异构、以赛促教、互访互学、资源共享),开展线上线下多维度合作交流活动,借力引智激活发展新动能,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长治久安。学校将在贾猛校长的带领下,紧抓机遇,立足现实,带领全体教师勤学习,做有思想力的教育人;强队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抓课程,用品质业绩擦亮学校品牌;重德育,为学生出彩人生奠基夯土;强文化,让集体和声更美更响亮。立足“五位一体”,“九点”发力,抓点连线促面,形成教育合力,用心用情用功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宝塔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