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1-05 13:34:0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动情地叙说,并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并引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精神,让黄河文化代代相传是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国家一级编导张伟娜编创,国家一级演员杨蕙羽领衔主演的女子群舞《圪梁梁上娘亲亲的黄土地》正是在习近平主席的感召下应运而生的。
一、民族魂,生命之歌,艺术维度的诞生
蓼莪[Lùé]之心,生之所始;哺育之恩,情为极致;母兮育我,暖若温玉;爱如幽泉,流泫直下(诗经)。头枕黄土地,身躺黄河水。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黄土地是祖国母亲孕育华夏儿女的圣地之一,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毛泽东思想。从诗经到诞生于延安的“毛泽东思想”,正是传承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的具体体现。
女子群舞《圪梁梁上娘亲亲的黄土地》从赓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出发,通过一群陕北娘亲的生动群像——娘亲们倚靠母亲河——黄河, 自然地、美丽地操劳一生,抚育儿女,她们是伟大的,伟大得在不知不觉中便滋养了我们。作品生动地呈现娘亲们在黄土地上努力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用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意志,孕育心中的美好愿景,锻造人生崇高理想和精神境界。黄土地的娘亲,一群及其平凡的人,尤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慈爱而伟大!编导在创作中强调了黄土地上女性坚韧的性格,展现了娘亲们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伟岸形象。
二.架构精,形象丰满,多维意象呈现
《圪梁梁上娘亲亲的黄土地》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采用了女子集体舞蹈的形式,通过重点展现娘亲们对生活乐观、豁达、勇敢的生活态度,以及陕北女人饱满的精神风貌,来自信地表现对未来的崇高理想。从生长在黄河岸边的“娘亲们”的情愫精魂入手,用精妙的意象构织起黄河“女神”风姿绰约的形象。舞蹈风格清新隽永,形式多彩缤纷,突显生活中女性的刚柔并济。作品对母亲群像的描画生动、丰满,通过离别、劳作、思念和思想升华四个层次,让母亲的内心和形象在朴实感人的基调中不断地沉淀,最后以英雄主义的情怀得到尽情地释放,完成了陕北母亲形象的大转变,也让圪梁梁上的“娘亲亲”显得更加亲切、善良和伟岸。
三、语汇奇,动作舒展大方,音乐风格浓郁朴实
编导在该作品的动作设计上朴实真切,具有强烈的陕北特色。陕北秧歌中的“裙摆步”、“水上漂”,陕北腰鼓中的“十梅花”、“小缠腰”等素材不仅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现,而且通过进一步加工、提炼,使整体舞蹈动作在气质上更加趋向凝练、舒展、大方。
作品中,音乐设计新意突出,推动情感的起承转合丝滑细腻。开场信天游的唱腔浓烈,情感铺垫到位。苍凉的声线,衬托着娘亲们离别的群像,令人揪心而不舍。弦乐铺垫着劳动场景,宽广而大气,犹如阴霾散去后一股铺面而来的春风,充满了希望和愿景。音乐中民族器乐的加入,特色丰满,比如三弦、腰鼓和二胡的交织,更加丰富了音乐形象;特别是高潮部分唢呐的进入,石破天惊,让娘亲们的形象变得更加地高大,情感热切而又丰盈。
四、道具巧,强人物形象,促进意象高远
作品中簸箕和包袱这两件道具的运用出奇出彩,不仅强化了人物的形象,更出人意料地丰富了人物的内在情感。簸箕对于陕北家庭来说再平常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日常化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具的舞台呈现,不仅夯实了人物形象,而且在丰富的变化中成为人物内心语言的外化手段,使劳动的幸福感、愉悦感和成就感变得更加真实并具有感染力。
尤其是包袱的设计和使用令人惊喜和惊艳。起初的包袱捆绑在娘亲们的身上,既是陕北劳动人民朴实的打扮,又像是刚出生婴儿的襁褓,隐喻着母亲时时刻刻都把它维系在身上,用一生的心血来孕育和抚养。到了高潮华彩部分,包袱突如其来的展开,造成了出人意料的大反转效果,摇身变成了好几米长的大黄扇,实现了华丽转身,将整个作品的立意和高度得到充分展现。金黄色的扇面被高高扬起,时空的语境,意象瞬时被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这一升华令人沸腾,金扇飞舞,犹如滚滚的黄河水,呼应着欢腾的大地。河水簇拥着母亲手中的红扇,像一颗燃烧的红心,与河水澎湃地舞动。此时,舞台上的娘亲们不再只是黄土高坡的母亲,而是闪耀着高远理想,拥有炽热情怀,温柔、勤劳、勇敢的中国母亲的精神群像。(瞿石明)
作者简介:瞿石明,中国舞协理事、陕西省舞蹈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发表科技类论文13篇,9篇文章被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馆藏(第一作者),13篇在维普网和百度学术刊发;艺术类论文4篇,分别在“学习强国” 和相关艺评期/网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