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开展“守护心健康、共筑新质量”健康教育讲座和义诊活动。

2024-11-28 18:20:09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

2024年11月26日是第十个“全国心力衰竭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在住院部13楼心胸血管外科(心衰重症监护病区)开展主题为“守护心健康、共筑新质量”的健康教育讲座和义诊活动。旨在心衰患者全面了解心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20241128182025903-62-6bf78.jpg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活动现场,心胸血管外科(心衰重症监护病区)副主任田焕医师告知了患者朋友们全国心力衰竭的现状,详细解读心力衰竭的成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护士穆娇讲解适量运动、饮水有度等自我容量管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关于心力衰竭得疾病相关知识。活动还安排了抽奖、现场答题环节。通过健康课堂、咨询、义诊、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方式传播心衰的防治知识。

20241128182028935-37-b2075.jpg

本次活动让患者认识到通过早期的预防、合理的治疗、科学的日常管理,心衰患者可以维持相对良好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

20241128182031667-28-fc9b6.jpg

20241128182034380-95-d4c30.jpg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被称为“心血管疾病最后的转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为呼吁各界关注心衰患者,更好地提高全民对心衰这一疾病的认识和关注,我国将每年11月26日定为“全国心衰日” 。除了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心脏康复也是助力心衰患者恢复心脏功能 的一件不可或缺的“ 秘密武器” 。全面认识心衰的心脏康复,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心力衰竭这一疾病的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心脏健康。

冬季是心衰的高发季节,更需要加强日常防范。心衰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类。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少尿,下肢水肿等,发病部位不同,导致其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当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时,需加以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

心衰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患者每经历一次心衰失代偿事件就会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即使经过强化治疗后心功能有所恢复,也还是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且呈不可逆的断崖式进展。因此,针对心衰的治疗,更需要注重尽早干预,在早期进行规范治疗,减少恶化的发生。此外,心衰患者还要做好及时随访。治疗心衰是一个长期过程,定期复查随访至关重要。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3个月(心衰的易损期)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达15%和30%。因此,医生建议,患者在出院后1~2周即开始进行早期随访,2周1次,病情稳定后对大多数患者,合理的间隔时间是每3~6个月评估1次,部分患者需要更频繁地检测和随访。

心衰的症状往往隐蔽而复杂,但并非无迹可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战胜心衰的关键。保持规律的作息,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是保护心脏健康的有效方法。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心衰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从心出发,向心而行,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心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抗击心力衰竭,为守护每一颗健康的心脏,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严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