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桥山街道刘家川村党支部:破解“四个难题”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10-31 14:08:0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近年来,刘家川村按照“党建引领、文旅带动、合作运营、三产富民”的思路,通过在“人”“地”“钱”“章”上细谋划、深钻研、抓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兴村富民。

67798f43473a39ce03b9634acd0a29ca

解决“人”的效能发挥问题。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着力点,强化村级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建强乡村振兴“头雁”。一抓理论教育强党性。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采取“书记讲给党员听 党员带着群众干”的方式,以讲促学,以学促用,切实把学习效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二抓人才引育强动能。下派街道公务员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发挥“1+1>2”的优势,领路村支委齐头并进。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个性化才能,第一书记化身文旅研学“讲解员”,工作队员担起产业发展“勤务员”,确保“能想到、能说清、能干好”。村内优秀党员、威望乡贤、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创业达人11人组建“智囊团”,采取“1人N策”模式从党建引领、产业谋划、基础设施改善、基层治理等方面钻研出策、实地论证、充分应用,激活乡村发展“蝶变效应”。三抓小组评比强干劲。以赛党性、赛产业、赛环境、赛文明“四赛活动”为抓手,通过“大比武”、“擂台赛”、“你说我评”等形式,倒逼村小组之间对标先进学经验,达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目标。

19fb6a0bd83cef3112d1a355e7a01f1b

解决“地”的生态保护问题。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清洁能源使用、污水排放和卫生清理“三个全覆盖”,全力装扮“乡村美”。一是清洁能源全覆盖。积极推进天然气“进村”,全村78户实现“煤改气”全覆盖,并以“煤改电”辅助用能,解决了以往用煤量大带来的成本高、污染大问题,村民既用上高效低价的清洁能源,又树立了绿色生态的环保意识。二是污水排放全覆盖。全村完成了“卫生改厕”,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后实现了雨污分流,完成荷花池污水、鱼塘废水置换系统建设,污水收集无漏洞。引导群众生活污水不散排、雨水污水不混排、池塘鱼塘不直排,确保排水稳定达标。三是环境卫生清理全覆盖。长期开展“扫干净 摆整齐 常保洁”活动,成立卫生清洁队、设立巷道长卫生员、招募群众巡查队,52名党员群众参与到村庄日常保洁工作中。通过增设垃圾箱、提高垃圾车转运频次等方式,及时收集转运垃圾,达到卫生“一日一扫”,垃圾“一日一清”。硬化村庄巷道13条,打造“黄帝文化”等传统文化主题巷道5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旅游,实现“以生态富民”。

95a58f8299f7a3de9c6dafc0e3dd1118

解决“钱”的经济发展问题。结合村情谋划“六区三线”发展定位,布局民宿餐饮服务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汽配物流服务区、种植养殖观光区、生态种植实践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和环山步道生态观光线、荷塘手工坊非遗体验线、村落乡愁打卡线,通过产业用工、环卫保洁、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分红等方式守牢防返贫底线,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一是“传统农业”变“研学项目”。强化村史馆、汉麻子油体验馆、非遗手工坊、百亩特色杂果采摘园和20亩农作物种植区研学点功能,新建300人多媒体报告厅、主题培训教室,打造了乡愁馆、非遗坊、航模联赛、西安美院校外实践基地等9个遍布全村的现场教学点,常态开展科普实践、户外写生等研学项目,已承接各类院校研学、公司团建、考察观摩200余场次。二是“闲置土地”变“加工厂房”。依托临近城区优势,充分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采取村企联办、土地入股等形式,先后引进东德顺食品加工厂、机动车检测站、汽车修理城、黄陵驾校、龙石商砼等企业,流转土地450亩,带动就业10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37万元。三是“青山绿水”变“旅游景点”。聚力推出“千年桥山绿、文旅刘家川”乡村旅游品牌,创新打造环山生态步道、绿林氧吧露营、荷塘非遗手工坊等景点内容,并对刘家川民俗美食、文化娱乐、非遗体验、特色产品开发等进行全方位运营包装,提升乡村旅游服务体验,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四是“农家院落”变“特色民宿”。立足服务乡村旅游和研学体验,采取国资撬动、专业运营的模式,试点改造提升民宿7院,将满足255人的住宿、餐饮、会议等需求,形成规模后,将逐步带动村上农家乐单一经营向精品乡厨和庭院民宿融合发展。五是“独自发展”变“抱团发展”。依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一类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强村带弱村”,带动聂洼豆腐增收13万元、秦家塬黑猪肉增收15万元,宋崖尧50亩汉麻种植增收10万元和平天村纯净水生产销售12万元订单,4个村实现年集体经济增收共50万元,实现产销联动、抱团发展。坚持“大户带小户”,村内7户大户带动20户小户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电商直播、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人均20000元的增收。

43d0fba914ef9b1444c3617bdcd015a2

解决“章”的基层治理问题。把解决“章”的问题作为重要保障,补短板、促规范、强引领,形成一系列文明建设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内在美”。一是支部带头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代办领办、便民服务”“党员巷道长”等支部、党员带头服务制度,延伸拓展快递收发、水电费代缴、劳动力资源调配等功能,“一站式”提供医疗救助、就业培训、农业生产、法律咨询4大类43项便民服务,同步优化激励量化制度,建立积分台账,定期量化公示并兑现奖惩,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二是先进典型带动机制。以宣讲教育、树模比对、激励奖励“三个行动”为抓手,强化“一约四会”作用发挥,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法律明白人”10人,设立红黑榜、荣誉墙,评选“乡贤能人”、“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制定和优化村规民约以及村民门前五包、户内达标等18项村民自治制度,使村民言行举止、生产生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制度机制保障精细化管理,带动村民见贤思齐、向善向美。三是文化活动提升机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举办刘家川“夜集市”“农民丰收节”“陕西省夏季村晚”“夏日清凉聚”“状元会”“百姓大舞台”等系列文化活动,依托非遗手工坊,组织村民开展剪纸、面花、手工编织等文化艺术培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实农民精神生活,引领农村文化新风尚。

责任编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