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追光二十年

2024-10-15 09:18:44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万波

这是阳光人铭刻在心的一天。薄寒的清晨,古城安远门外,初春的阳光照亮了位于西北角的九重天大酒店。楼下,一群年轻人,身穿橙色“阳光衣”,骑上鲜艳的“阳光车”,由报社领导带领,结队向着咸阳出发。他们将沿路宣传第一天面世的《阳光报》。这份报纸的前身,是全国军工系统唯一的专业报纸《军工报》。2000年7月,在全国都市报的浪潮中,《军工报》迎来了新的主管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同时更名为《经济新报》。2004年2月21日,为了进一步明确都市类报纸的定位,《经济新报》再次更名,成为全新的《阳光报》。

追光二十载,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后的2024年,《阳光报》的“新家”,已经来到了曲江新区创意谷旁,一片古老与现代相遇的热土。

纸上二十年,脚下万里路。从城北到城南,从2004年到2024年,阳光人的脚步实实在在、用心用力。6000多期报纸、100多万条网络推文,60多万条新媒体作品……对于阳光人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7300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和拼搏、创新和求索。

二十年来,阳光人以“阳光”为誓言和承诺,与祖国和人民一道,追光逐梦,同欢共悲。一年年的“阳光出品”,记着历史的脚印,录下我们的风景:汶川特别报道是两位记者在危难之际的勇毅;北京奥运特刊《倾城倾国》是中国特色的诗情画意;“抗战老兵笑脸墙”是报人对卫国功臣的敬意;“战疫情校长说”是以校长书信对少年心灵的洗礼;“新西安新名片”是媒体人献给全国十四运会的西安新魅力,新年献词是编辑部每年为读者送去的新年第一缕阳光……

二十年来,阳光人以“阳光”为使命和责任,行家国大地,送人间春风。独家报道《陕甘交界有个“黑户岭”》,彻底解决了困扰3个自然村400多名群众半个世纪的户口难题;“渐冻人”金豆、银豆兄弟俩在记者的帮助下,圆梦青海湖畔;公益栏目“送你一缕阳光”先后惠及数千人。在社会转型下的多种世相、多种人生中,阳光人一路扶危济困,努力成为“照彻世情照耀人心的一缕阳光”。

二十年来,阳光人以“阳光”为力量和信心,听百姓之呼,解民生之忧。2004年,《阳光报》首家报道了榆林靖边的豪赌乱象,迅速引发全国关注。报道组坚守两个月,刊发追踪报道20多期,终使40多名涉案公职人员受到处理,有力遏制了当地猖獗的赌博之风;2012年,《阳光报》记者倾听民声,持续报道投资近亿元的长乐公园过山车等游乐项目扰民问题,一步步推动其半道下马,还附近数十万居民一个清静的城市“绿肺”。

二十年来,阳光人以“阳光”为鞭策和动力,探创新之道,谋发展之机。《阳光报》的“少年家国信”平台诞生于2019年,当年就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书信征集活动一鸣惊人。五年来,“少年家国信”推出了近百个大大小小的征文和策划活动。其中,“壮丽七十年少年家国信”“战疫情校长说”“致敬——陕西少年写给武汉的信”“童诗心语歌百年”“新西安新名片”等重大策划,以浓厚的家国情怀、新颖的角度,在全省校园中一次次掀起讲好陕西故事、传递时代强音的热浪,活动成果全部集结成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如今,“少年家国信”已成为广受赞誉的教育平台;2023年底,由报社总编辑亲自策划、撰稿并出镜的短视频账号“总编观察”问世,之后屡屡推出爆款作品,备受社会关注。

悠悠二十载,多少云和月。回望走过的二十年,阳光人无比欣慰:陕西新闻奖等六十多个专业奖项,是我们为新闻事业交出的精彩答卷;“陕西省新闻道德风尚奖”等二十余项荣誉,是我们为读者写下的热血春秋。

正如阳光人的座右铭:“创,始于闯;新,发于心”,二十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阳光人同样遭遇了百年大变局以及传媒业变迁的巨大考验,我们不畏难、不抱怨、不消沉,齐心协力,依靠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机制创新、经营思路创新等各种举措,在行业逆势中保持了稳定,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高成长型文化企业。

今天的阳光报,拥有新老员工122人,设有5个中心、16个部门、10个地市记者站。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建成了报纸、数字报、网站以及新媒体的全媒体传播阵容,打造出了二十余个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和微博账号。其中,“向阳视频”在抖音和微博平台上的粉丝数均已超过百万。如今的阳光人,每天都在通过全媒体的方式向全省受众传播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也不断向世界讲述着陕西的精彩故事。

芳华二十载,奋楫向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呼唤着全新的媒体人。未来的阳光人,将一如既往,苦练成风化雨的本领,勇担凝心聚力的大任,越千万里,赴山海约。

责任编辑: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