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五事”协商同心同力 助推乡村振兴 ——甘泉县道镇象鼻子湾村村级议事协商小记

2024-10-11 17:38:0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玮 通讯员 范筱霞)“在村级议事大会上和村民协商好后,通过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在光伏扶贫电站落地后,通过土地租赁、吸纳务工、光伏收益、食用菌养殖和红薯种植等,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真正让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甘泉县道镇象鼻子湾村党支部书记贾错文说。这只是该村的“五事”协商的一个缩影。

象鼻子湾村位于甘泉县西南部,六府路东沟川沿线,北距县城16公里,南距道镇政府4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25户935人。近年来,道镇党委立足府村川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象鼻子湾“雪地讲话”旧址,精心谋划打造府村川“艺术乡建”线路,全力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村“两委”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围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按照“支部强、民心聚,产业兴、环境美”的发展思路,打造“三色”党建促基层治理,全面建立“五事”协商制度,实行“问事、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相结合,构建激励村民敢担当有作为的长效机制。

走访“问”事,把“难题”亮出来

“这里的水比较咸,水质报告没有问题,但就是口感很差,通过贾书记等村干部和镇上的驻村干部每家每户走访后,今年6月份给我们开始解决吃水的问题了,现在进行管网改造,10月份我们就能吃上好水了。”村民卜世平说。

道镇党委要求各村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象鼻子湾村自常态化开展此项活动以来,重在办实事、解难题,实现有事敞开说,驻村干部、村“两委”、村民代表坚持集中走访“问事”与日常随机“问事”相结合,在走访中了解村情民意。

“黄某把柳树栽在自家地里,但树长大后,影响到我和赵某两家庄稼的生长,多次劝说无效后,我们找到了村委会,看到他们反复多次上门协商,黄某终于在今年的清明节把树挖了,真正把我们心中的难题解决了。”村民宗强说。

“走遍走全”精准覆盖。在走访中突出排查化解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该村土地流转、产业建设、三资管理等方面的矛盾,以及感情、债务等易发纠纷,掌握实情。走访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交流,第一时间了解村民的意愿诉求,倾听百姓心里话,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全年365天无休办公,方便村民以各种形式随时问事。

就事“说”事,把“疙瘩”理出来

“红培营地建设需要租赁村民8个院落,村民都想打造自己的院子,但又不愿意配合腾退,镇村两级干部连续两个月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解开了村民心头的‘疙瘩’,项目才得以完成建设。”红培营地的工作人员马小平说。

发挥“说事室”作用,围绕“身边小事、民生大事、发展要事”定期拿出议题,按照小事“说完快办”、大事“集体议事”进行分流处置,提出解决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明确“谁来说事”,搭建说事平台。成立“说事”工作小组,说事常由党支部书记担任,负责牵头组织、统筹协调、推动落实。

“25年的土地租赁费一年一付,所属村民根据人口的变化来分配,根据每年的3月7日来定,3月7日之前从户口上消失的就不给分配租赁费,3月7日之后加入户口的享受这个待遇,这是我们通过全体村民大会和一些户代表讨论给出的结果,此方法实施至今没有反对的声音。”原村主任景峰说。

明确“要说啥事”,列出说事清单。坚持“一室多用”原则,可以在“说事室”、“学思堂”、议事堂等开展说事,为群众协商议事搭建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将说事结果以会议决议、计划方案、村规民约、口头协定等形式确定,通过公示栏、微信群公开,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集体“议”事,把“方法”找出来

“当时,光伏扶贫项目需要租地建设,很多村民不舍得自己的土地出租,村两委工作陷入僵局,汇报镇党委和政府后,镇上立即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去河北考察,回来后村民的思想完全解放,但对租地的价格提出异议,村委会向司法局请了法律顾问,把当时每亩700元的价格协商到亩产玉米1000斤计算,根据每两年的市场价来定,现在每亩土地享受1325元的租赁费,使村民彻底吃了‘放心药’。”村民代表张延新说。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办法开展议事。建立“红色议事厅”,“开门协商”有广度,村民来访有椅坐,谈心有茶喝,说事有记录,办事有回复,切实解决群众“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的问题。

“我们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和邻居协商好,但他表面上答应了,可实施起来就有问题了,没办法了,找到村委会,经过村委会与施工方协商,答应给他建一堵墙,通过丈量分配,他笑着答应了。”村民高有营说。

“现场协商”有温度。走进田间地头、村头村尾,推动议事协商更加灵活、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切实拓宽了解决群众疑难问题的新途径,已组织开展村民议事会5次,听取并解决群众诉求6个,调解邻里纠纷8个。

为民“办”事,把“大事”办起来

“村庄治理是大事,它包括水、电、路、环境卫生、绿化等很多问题,我们首先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巷道问题,通过全体村民表决,硬化了3公里,入户和有些巷道全用砖铺近4公里,然后,整村推进厕所改革,把这些事情解决了之后,其他的事干起来就顺了很多。”党支部书记贾错文说。

村“两委”对村里各项工作的职责进行细化,对办公流程进行完善,制定《象鼻子湾村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便民服务大厅,聚焦发力点、突破点、关键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镇党委自从开始谋划设计艺术乡建线路以后,把包村单位市文联从另一个村调整到象鼻子湾村,还专门要了一名市文联的业务骨干来担任第一书记,这对村上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实打实的‘大事’,通过县镇村三级齐心协力争取中美协‘深扎’实践点最终落户到象鼻子湾村,为全镇的艺术乡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驻村干部雷凯说。

干部带头找准“发力点”。村干部主动认领议事中涉及土地流转、红色旅游协调、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实事12件,先后建成千亩光伏扶贫基地、千亩山地苹果基地、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体验村,并率先在全县探索“光伏板下经济”,实现土地的二次利用。“两委”干部聚焦发展村集体经济,围绕产业、红色村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建起食用菌棚23座,培养菌棚10座,配套深加工设备一套,年可生产菌棒50万棒,一块地实现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集体分红”三份收入。党员办事聚焦“突破点”。以“雪地讲话”旧址为依托,充分利用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集餐饮、培训、民宿为一体的红培营地,上年接待研学团队120场次,接待人次2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真正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强村富民的绿色优势产业。

民主“评”事,把“机制”建起来

“我们坚持用好‘四议两公开’制度,用制度管比较顺心。”会计杨型发说。

把民意评价作为开展议事协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完成情况评价、成果成效评价、满意度评价,把“标准”定出来,建立长效机制。

“当时高铁需搬迁11户,但这些人住习惯了,不想换地方,经过村委会的劝说,给他们选择了合适的地域,又结合当时的政策,做好了理赔工作,才使他们笑着搬出去了。”纸房一队的队长李继华说。

象鼻子湾村“两委”每季度安排一天进行集中“评事”,主要评议红色旅游、产业落实、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办事成效,督促议事协商会发挥作用,切实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村民对“村民议事”落实成效进行满意度综合评议,由村“两委”向村内党员和群众代表通报问事、说事、议事、办事情况,由村党支部组织参会村民对村委会本季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作为村干部差异化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两委”带头、党员示范、村民参与,通过村民议事协商,以“问”的精准、“说”的公开、“议”的规范、“办”的成效、“评”的助推,切实让群众感受到“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说、事有人去做”,搭起了群众“连心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五事”创新实施以来,协商解决各类问题27件,其中解决急事难事4件,村级发展大事3件,协调化解矛盾20个。

据了解,该村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红色美丽试点村,2021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2022年被延安市委党校确定为红培营地教学基地,2023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现场观摩点、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确定为首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志愿服务实践点。

责任编辑:姬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