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10-09 09:52:0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孙亚玲
在这个光影交织、岁月如歌的时刻,20年,既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也是一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历程。《阳光报》2000年曾更名《经济新报》,2004年又更为现名《阳光报》,更名已经20个春秋了。
我曾写过一篇名为《水蜜桃》的文章,文友们对此文的文体各执一词,有的认为是小说,有的则认为是散文。于是,我将此文投稿至《阳光报》,期待编辑老师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文体甄别。文章很快被发表,但并未明确标注文体,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出于好奇,我冒昧地致电《阳光报》的编辑老师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无论是何种文体,只要文章优秀,我们都会予以发表。”这番话虽出于鼓励,但对于热爱写作的我来说,能够发表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心情自然如阳光般明媚。
自那以后,我与《阳光报》的编辑老师们交流得更加频繁,也更频繁地向《阳光报》投稿。稿件有时被接受,有时被退回,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坚持不懈地投稿,阅读报纸,并且不断地向《阳光报》推荐我的文友们的作品。编辑老师几乎从不让我的文友失望,总是给予惊喜和感动。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甘肃文友,在看到自己的《芳草园寻梦》在《阳光报》上发表后,激动地在深夜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的家人第二天将为他庆祝,希望我和《阳光报》的编辑老师能说些鼓励的话。当然,我欣然应允,因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深夜给编辑老师打电话,我觉得有点不妥,就在微信上留言,把文友的请求说了。结果编辑老师秒回:请稍等。过了几分钟后回复:将“阳光”送给那些需要“阳光”的人,是《阳光报》办报的宗旨,希望作者继续投稿,支持《阳光报》,报社也愿意给作者最大的支持。此后,他多次投稿并多次发表,他总是说,《阳光报》让他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陕西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任何发表他作品的报纸都是好报纸,我深表赞同。《阳光报》确实是一份好报纸,我父亲的文章、我的文章,以及我儿子的文章,都曾在《阳光报》上发表过。对于我家三代文学爱好者来说,《阳光报》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认同和肯定。
20年的岁月流转,《阳光报》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记录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和感人至深的故事。《阳光报》始终站在文学新人的背后,用最真实的声音为文学爱好者传递力量。每一篇报道、每一张图片、每一个专栏,都凝聚了编辑老师的心血与汗水,《阳光报》也见证了我和我的文友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
二十年的风雨兼程,《阳光报》与我一同成长;二十年的春华秋实,《阳光报》用笔墨书写辉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期待《阳光报》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简介:孙亚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曾在鲁迅文学院、西北大学作家班学习。获冰心散文奖、丝路散文奖、柳青创业人社文学奖等文学类奖项30余项。出版有散文集《枕着秦岭入眠》《太白烟雾》《一轮明月映秦岭》。长篇小说《回家》,获陕西省第五届柳青文学提名奖,并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必备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