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9-05 12:15:2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玮)自油田公司大部制改革以来,采油三厂红井子采油作业区深入推进“大监控”模式改革,优化整合劳动组织架构,提高人员素质,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执行、统一反馈”大监控运行模式和“集中监控、站点巡检、井组巡护”中心站运行模式,最优化资源配置,组织运行更加高效。
初次整合,进行机构优化。为方便人员管理,加强油田生产安全和效率,红井子采油作业区提出“集中监控+统一指挥”的“大监控”运行模式,成立大监控调试专班,4月和5月分两批次将四个中心站监控岗、资料岗员工集中整合至该区机关调控中心,在原有监控岗位基础上进行重新划分,设定生产运行岗、视频监控岗和注水岗,将运行监控和管理职能分离,人员精简10余人,工作职责逐步由原先中心站转换到调控中心运行岗直接安排,由指挥长统筹协调,生产指令由“多级”变“直达”,形成调度指挥、生产管控、特殊作业管控一体化作业区监控中心。在大监控运行平稳后,重新调整中心站,划分管理区域,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和人员配置,监控体系得到“瘦身”。
再次升级,推进数智化进程。面对新投井站逐年增加、人员紧缺现状,红井子采油作业区推动业务外包人员巡护运行,将原有井上员工重新培训定岗,推进无人值守井场建设160余座,消减拉油点用工21人。生产监控上成熟运用SCADA站控、功图智能工况诊断、抽油机智能间开、智能AI视频预警分析、智能注水等数智化系统,使原本繁琐复杂报表落实、提报工作实现报表全自动生成,岗位报表资料由40项优化至35项,资料全准率、实效性大幅提升。各站点实现远程实时控制、应急流程一键切换、站点恒排量输油运行、注水泵、注水井远程启停调配,供、注水站实现无人值守,系统自动识别预警取代技术人员每2小时浏览功图监控,提高发现隐性躺井效率,中心站操作人员对水系统干预时间缩短4小时,降幅达到90%,巡护班对间开井场巡护频次由每天3次降低至1次,有效盘活联合站人员27人,进一步实现少人值守、降低劳动强度建设目标。
多管齐下,加强人员素质。人员能力素养是“大监控”模式运行根基,红井子采油作业区不仅统筹制定整合后岗位职责、薪酬待遇及管理模式改革方案,为确保大监控员工能力适应改革需要,成立以人事组和培训组为主,生产技术室、调控中心为辅的大监控人才培训体系,总结出生产运行岗、视频监控岗和注水岗三个岗位24项异常流程不同处理办法以及上报流程,编写出《异常处置流程表》。在大监控员工“上二休一”换班之际,以信息共享为目标,联合其他业务组室召开大监控换班会,传达近期十天生产监控情况,把突出问题摆在台面上,全员针对异常问题共同进行探讨交流,针对岗位“对症施药”,提出解决方案,会上同步开展大监控应急处置能力业务培训,强调劳动纪律,地质、注水、修井、数字化组各派出一名负责人,主要针对如何规范处置工作中异常情况,对大监控换班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发挥“两册”约束作用,建立《大监控日常表现打分表》《监控室履职能力综合评估表》,严抓大监控人员履职,对大监控员工每日表现进行打分,每月进行综合考核,优化岗位奖金系数,对能力考评不合格者实行“末尾淘汰”,实现大监控全员“竞争上岗”,倒逼大监控员工履职尽责,确保素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