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漫步西安中轴线 穿越时光的城市脉络

2024-08-25 08:25:31 来源:三秦都市报

钟楼和鼓楼。(资料照片)

唐圜丘遗址。(西安文旅供图)

揽月阁。(西安文旅供图)

易俗社文化街区秦腔展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资料照片)

大雁塔景区。(资料照片)

日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安同样有着贯穿南北的中轴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告诉记者,西安历史上有两条城市中轴线,一条是隋唐长安城中轴线,贯穿朱雀大街;另一条是明西安府中轴线,以长安路—未央路为轴,持续至今。它们宛如时光的线索,串联起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辉煌的传承。

自隋唐开始,西安中轴线不仅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还体现着文化传承和历史演变。如今,沿线周边分布着大明宫、钟鼓楼、西安城墙、小雁塔、唐圜丘遗址、大雁塔、易俗社文化街区、揽月阁等多个重要景点。

行走隋唐长安城中轴线 领略盛唐遗韵

隋唐长安城的布局严格遵循了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的设计。这条中轴线,串联起太极宫、承天门、朱雀门、明德门,以及周边的大明宫遗址、圜丘遗址、大雁塔、小雁塔等众多历史文物、建筑遗迹。大明宫,这座始建于唐贞观八年的宫殿群,曾是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如今,这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这里不仅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了解唐朝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8月13日上午,天朗气清,一支来自广东的研学队伍正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调研,宏伟的宫殿遗址、精致的文物展览、生动的历史解说,无不让人感受到大唐盛世的辉煌与繁荣。同学们纷纷感叹:“这里真是一座活的博物馆,领略到了千宫之宫的壮阔与魅力。”

唐圜丘遗址坐落在陕师大老校区南侧,北临天坛路、南邻雁展路,与电视塔遥遥相望。它初建于隋,是隋唐皇帝祭天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礼仪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坛”。因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就把祭台建成圆形,叫作“圜丘”,整个坛体虽用土夯成,但尽显古朴庄严。遗址共有4层、高约8米,最底层直径约为54米,每层都设有十二陛(卿上台的阶道),呈十二辰分布、午陛(即南阶)比其余十一陛宽,是皇帝登的阶道。圜丘遗址为唐代祀天礼仪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研究我国礼仪制度的演变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中心以南,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为玄奘存放佛经佛像而建。它是佛教象征与建筑瑰宝,附近的音乐喷泉更让其与现代气息融合,彰显独特文化底蕴。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望,同为唐长安城保留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这里古朴幽静,馆内的典籍碑刻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漫步现代西安中轴线 感受明时风华

现代的西安中轴线,是指长安路—未央路这条城市南北的中轴线。它北接渭河,南至秦岭。在这条中轴线上,作为西安标志性建筑的钟楼和鼓楼,皆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钟楼矗立在西安市中心,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其庄重的外观和精妙的构造令人赞叹,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明代建筑的高超技艺。这里是西安的市中心,游客大多会到此“打卡”。

8月9日晚,古朴典雅的钟楼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庄严美丽,来自湖南的许女士说:“构造太精巧了,拍了许多照片。”

鼓楼与钟楼相邻,往昔岁月中,钟鼓声回荡,为城市传递着时间的讯息。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西安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穿越城市脉络 见证历史变迁

以文化传承为纽带,西安中轴线在时代的变迁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西安钟楼东北,它是依托百年秦腔剧社易俗社打造的全国首个以秦腔戏曲文化为核心的街区。融合“街、坊、巷、院”的古城规制,由钟楼书店、邮局及秦腔文化展示区等构成。这里有露天戏台、秦腔博物馆,还有众多老字号美食,是集文化、餐饮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站在大雁塔上向南望去,是位于航天城文化生态园的揽月阁,它以航天文化为主题,将古人对天空向往的“飞天”形象与中国现代化航天科技文化结合。

陕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从古代的布局到现代的发展,西安中轴线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秩序和对称之美。它见证了西安从古老文明走向现代繁华的完整历程,也参与塑造了西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城市信息和文化内涵。近年来,西安在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方面不遗余力。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和提升工作,优化了沿线的环境,将古老的中轴线与现代城市生活有机融合。未来,我们期待西安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中轴线的IP开发与传播力度,推动相关文旅项目,不断创新其社会价值,实现更多功能的融合发展。

文/记者 夏明勤 实习生 李姿瑾 图/记者 阮班慧

责任编辑: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