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8-04 14:17:36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最近有位朋友手上长了几个“瘊子”,很紧张,来咨询问皮肤科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告诉她这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她很惊讶,说知道HPV是性病,会引起宫颈癌,想到这,她是又纳闷、又害怕。
其实,她的理解是存在误区的,不用太担心。
让皮肤长出“小疙瘩”的HPV,并不完全等同于导致宫颈癌的HPV。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皮肤科主任王镏介绍,这种瘊子,在医学上被称为病毒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根据发生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好几种,包括寻常疣、跖疣和扁平疣。别看他们叫法不同,长相不同,其实都是一回事!
关于“瘊子”民间有好多说法。如“瘊子分公母,母的才能传染”、“瘊子有根,拔不掉”、“瘊子不害人,但影响美观”、“瘊子长在手,福气跟着走”,这些话有科学道理吗?
“瘊子分公母,母的才能传染”这句话实际上是不科学的。所有瘊子都具有传染性,而非仅限于所谓的“母瘊子”。这种说法可能是源于民间,对瘊子发病机制和传染性的误解。
“瘊子有根,拔不掉”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瘊子难以彻底去除的特点。
由于瘊子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单纯地拔除或剪掉瘊子并不能去除病毒,因此容易复发。
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针对病毒本身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瘊子不害人,但影响美观”确实!
这句话反映了瘊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可能会对患者的外观造成一定影响。虽然瘊子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但它们的存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和自卑感。
“瘊子长在手,福气跟着走”,现在我们知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瘊子的出现与个人的运气或福气无关,而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问题。
那为何会得病毒疣?人是HPV感染的唯一宿主,
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传播,性接触也是其中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间接接触或密切接触HPV感染者使用的贴身用品也可感染病毒,其诱因和加重因素主要为自身直接接触疣体、外伤和摩擦,而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也是其中的重要病因,病毒感染的皮肤疾病容易复发,需要规范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
疣有哪些类型?
不同类型疣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和临床表现有差异,一般表现为皮肤部疣状凸起。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猴家族”:
“猴大”——寻常疣
俗称“瘊子”,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为皮肤上表面粗糙的乳头状增生物,开始时从针尖大的皮肤隆起小点到渐渐扩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触之硬实,多为单个存在,但也有逐渐增多至数个或数十个。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感,发病部位多在手指、手背、足缘等处,或偶发于甲缘及甲下。
“猴二”——跖疣
一般出现在足部压力点上,特别是跖骨中部区域,也可以是其他部位,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逐渐增大表面角化,边界清楚周围有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将表面角质削去,可见角质软芯。
“猴三”——扁平疣
主要见于青少年,因此又称青年扁平疣。凸起于皮肤的扁平,呈现扁平状颗粒,其表皮会不断增厚,最常见是起在面部和手背上,增殖速度较快,有时可能达到数十个。
“猴四”——丝状疣
皮肤上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好发于眼周、腋下、颈部,通常它的底部比较细,好像是丝线一般连接着疣体和皮肤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一般多发于30岁以上女性患者,或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
“猴五”——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引起的疾病,皮肤间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亦可通过性接触、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病毒疣有一定的自限性,有少部分患者可自行消退,但反复摩擦、外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可导致疣体增生、散播。
因此需要避免经常摩擦疣体,特别是颈部丝状疣的患者应避免长期佩戴项链首饰或穿戴有领的衣服,面部扁平疣的患者也应避免经常按摩面部,足部跖疣的患者要穿宽松软底的鞋子减少外伤和摩擦。
治疗:
部分疣可自行下消退,时间需要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有疼痛不适的,外观不好看影响心情的,疣持续存在,免疫抑制状态有可能出现泛发或持续存在的都可以考虑进行治疗。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常用的治疗手段有:
药物、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火针疗法等。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对于免疫异常或低下患者,也可选择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辅助使用。
平时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有营养的食物。
发现疣体要及时治疗,勿用手搔抓或剥除,注意卫生,防止自身传播或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