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7-30 09:59:5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透物见史,讲述秦汉故事。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的陶鞍马,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战马大小犹如真马,昂首站立,双耳如削竹,两眼如炬,鼻孔翕张,剪颈鬃,马尾辫垂,马鞍两端微翘,鞍面上有一行行的鞍钉,质地类似皮革。鞯的周围缀有流苏和短带。鞍后有鞦。出土时马头带有络头和衔镳,镳为铜质,络头和缰绳用铜丝穿缀石管组成。
陶鞍马·秦
高172厘米,长218厘米
1976年陕西省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
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蓦马(供骑乘的军马)五尺八寸(相当于现在的1.33米)”的记载可知,秦代挑选战马的高度在1.33米以上。古今测量马的高度都以鬐甲的高度为准。秦俑坑出土的马,至鬐甲的高度正好为1.33米,与秦简的记载相符。马口中的牙齿为6颗,显示该匹马正处于壮年。
2号坑出土的鞍马胸部宽阔,腹背壮实,四肢有力,前腿如柱,后腿如弓,显得轻捷矫健、利于奔驰,形态富于动感,张口喷鼻,显示出跃跃欲驰的神态。如此高大的陶马要用泥土塑造并进行烧制,工艺要求极为复杂。
秦人祖先以养马起家。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祖先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其后代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在这种好马养马的风气下,秦国出现了伯乐、九方皋等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曾在《相马经》中说,好马的标准是“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胁为城廓,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耳欲得小而促,状如斩竹筒”。秦俑坑中的陶马和铜车马坑中的铜马,马头方正,棱角显露,两耳短促,眼大有神,鼻大口宽,身体浑圆,腿部筋腱突出,强劲有力,完全符合上述描述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