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7-30 09:25:5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阎纲
我很看重西方文论所创立的接受美学。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什么是文学?爱也销魂,怨也销魂,望星空,下笔如有神。
作家、读者必须彼此投缘,感知感应,双向互动。好在我幼小时就酷爱戏曲和曲艺,年轻时经常写些戏本和说唱,深知故事如何抓住观众,语言怎样粘住耳朵,深知传统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强大的磁场,有意识地把它纳入我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致力于文学的文体改革。虽不能往,心向往之,虽不能也,非不为也。
某刊谷编辑问我:“写作上有什么经验?有什么追求?”
我说:我的教训多于经验,与其回答我怎样写,不如回答我“想”怎样写,这样一来,追求也在其中了。
重点分析人物。着眼于性格之间和性格内在的“对立”,在性格的“对立”中掌握现实关系,深化主题思想。
至关重要的是人物评论,通过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剖析对文本进行审美判断。剖析人物应着眼于内心冲突、情感反差这一从多元对立到一元统一的变化过程。
评论家好友遂良来京,寓中国作协院内,与我朝夕相处。工余饭后,我们找一本我的散文集挑错字、找语病,圈圈点点,切磋琢磨。得意之处也朗读,像桐城派那样摇头摆尾,每至夜阑人静、星月西沉。
评论作品贵在抓特点、抓意境、找到评论的“眼”,“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在多”。
从作品形象入手,行文要和形象粘在一起。
牢记恩格斯的“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区别得更加显明些”的分析方法。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方法,最能解析情感世界的本质。
巧用短句、排比句,尤其注意对比句和转折句的多用,求得人物自身对立的统一,再通过复杂“对立”之类的句式予以概括和表达。(例如“既……又……”,“并不是……而是……”,“虽然……但却……”)。
深入肌里的剖析,相反相成的辞锋,一连串排比的漂亮词句,犹如电光一闪,照亮着艺术的奥秘。
达意贵在简括,不相信再深奥、再繁难的内容不能用最清越、最干脆利落的文字表现出来。
试引诗词和电影蒙太奇入文,造成语言、语意起伏跨越之势。
要短,要精粹,任凭你千军万马,老僧只凭寸铁杀人,虽小却好,现在谁还有耐心听你唠叨?
苦心经营入题和破题,开篇就要将文章的情绪和色调做好,开头的一句或一段必须出彩。
卒章显志造势,或光亮如火把,或灿烂如朝霞,或潺潺如流水,或沉沉如警钟,不把话说尽。
惟陈言之务去,令人生厌的穿靴戴帽、故作高深的评论腔调、叠床架屋的卖弄文字,当在扫荡之列。
为了规范写作,积七十多年之经验,我给自己立了十条规矩:
一、中华文学之根在《诗经》,兴观群怨,主流是“诗可以怨”。
二、司马迁说“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历史在悲剧中推进,写作亦然,悲剧里有壮美,有崇高。
三、文学之道,贵乎灵气,自由想象加上文采飞扬成就艺术,用形象说话,用细节传神,读者欲罢不能。
四、文学的基本功在于多读多写,多读胜于多写,写不下去时,读你崇拜的作家的精品,反复地读,拆开来读,边读边琢磨,灵感也许飘然而至。
五、没有独特的发现,没有触动自己的灵魂,不要动笔。
六、没有把此作者同彼作者以及该作者以往的作品区别开来,不要动笔。
七、细节、细节!没有一两个类似阿Q画圈圈、吴冠中磨毁印章那样典型的艺术细节,不要动笔。
八、精炼,去辞费,不减肥,不出手,你要存心折磨人,你就把话说尽。
九、认同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此融入国际体系。
十、跻身文坛七十多年,最动心者,莫过于人格力量,它不完美,但满怀悲悯。清代阮元说“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