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7-19 10:08:0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冯燮
蓦然回首,《阳光报》已更名二十个春秋了。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阳光报》的忠实读者和作者,我想在《阳光报》更名二十周年之际,抒发我与《阳光报》的深深情怀。
我与《阳光报》的结缘还是在二十年前,那时的报纸还叫《经济新报》。那时,西安市面上“活跃”的报纸种类很多,每天在街头巷尾都流动着许多卖报的人,成为了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经常撰写言论稿,我需要搜集更多的素材。刘大爷在我们巷子口经营着一个报摊,我经常从他那里买报纸,他销售的报纸品种很多,他也知道我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有段时间,厂里经常加班,我每天早出晚归,就没有时间光顾报摊了。有一天早上,我起得晚了,骑车路过报摊时,本来没打算停留,但刘大爷喊住了我,说是有一份新的报纸很不错,这几天卖得特别火,经常脱销。说话间,他还拿了一份塞到了我的车筐里。到了单位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我就打开《经济新报》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让人放不下来。初看时,觉得《经济新报》的版面设计很新颖,仔细再看,又感觉内容很丰富,很贴近生活,特别是议论类文章都很短小,且观点精辟、语言干练,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去品味一番。最让我放不下的就是它的参与度很高,于是,我就写了一篇短文去投石问路,谁知没过几天,我的那篇《再试一次》(原载于《经济新报2001.4.17》)就刊登了,这便一发不可收拾,我的稿子不断地在《经济新报》上发表,我也成了报纸的常客。
2004年,《经济新报》正式更名为《阳光报》,仍以关注民生、贴近读者的办报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报刊质量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她是美味佳肴,是妙方良药,是大千世界。《阳光报》立足于“大西安”都市圈,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内容主要包括时政、财经、文体、民生、健康、政企、养老、法治、教育等版块,在本地大众媒体市场中特色鲜明,是报业市场有着很大影响力的都市类日报。
我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满腔写作热情,陆续在《阳光报》上发表言论、散文等稿件,我不仅通过阅读和撰写稿子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得到了乐趣,还不断提高了写作水平。我虽与编辑老师们素未谋面,但他们不唯名、不唯亲的良好职业道德,使我由衷地感到钦佩。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报》如今已成为我形影不离的无声老师,每天翻阅报纸已成了我的必修课。通过读报,便可清楚地感受到编辑的匠心独运,从栏目设置到篇幅安排,从标题制作到文章内容,处处显示了实践性、趣味性和强烈的针对性。阅读《阳光报》,不仅让人有种在园林花草间流连忘返的感觉,还能使人从中得到一份慰藉、信念和力量,且容易受到教育和启发。
我与《阳光报》已经相识二十多年了,编辑老师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努力工作、认真办报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不停地向前进,因为我知道,《阳光报》的背后也有一群正在努力追逐梦想的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阳光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览阅了,每天目睹着《阳光报》那整版的多彩容颜、稿件中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文字以及那方方正正的图文版块,既有新朋初见时的新鲜,又有老友重逢时的喜悦,那种心情不可名状。其实,这种感觉在《阳光报》上早就有答案了,在《阳光报》的报头下方有一行字:一种无形的力量。除此之外,正如阳光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万波说的,“创”始于“闯”,“新”发于“心”。
最后,衷心地祝愿《阳光报》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读者奉送更多的新鲜佳品。
(冯燮,男,西安市人。自由撰稿人,发表散文、言论等各类作品近百万字,作品曾多次在省内外的报刊上获奖,近年来以时评写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