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7-12 13:00:2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芮扬 通讯员 颜永莉)今年以来,扶风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探索“3+5+3”工作法(即:3项举措,5项重点工作,3个突出要素),全力做好“千万工程”建设“五篇文章”,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聚焦“三项举措”绘制创建工作“路线图”。一套方案总揽全局。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按照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谋划思路举措、研究推行办法,制定印发《关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扶风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2024-2027年)》,绘制一张蓝图,明确行动内容、整治标准。一张清单明晰任务。着眼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等村庄优势,编制“一村一方案”,按照创建指标六大类41项内容罗列,建立创建任务清单,实行“三色赋星”,分工包抓,逐项过、逐村清。一套机制促进落实。出台下发《扶风县“千万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建设工作机制专班,夯实20名县级领导包联责任、20个县级单位包抓责任、38个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8个镇街主体责任,形成了县级统筹,部门助力,镇街推进,村级落实的责任体系。
聚焦“五项任务”绘制创建工作“施工图”。一是规划引领“导航”,建设优起来。坚持“发展有规划、产业有特色、振兴有成效”理念,全要素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18个,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尊重自然地形地貌、注重保留乡村风貌,做到人与环境相结合,发展与生态相统一。二是人居环境“美妆”,乡村靓起来。以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突破口,聚力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创新实施“打擂台”“红黑榜”等工作机制,开展县镇两级擂台赛18期,发布“红黑榜”45期,发放奖励资金20万元。2023年建成农村户厕改造2000座,配发扫地车、抑尘车、转运车共计132辆,垃圾收集亭16座,垃圾桶4600个,积极创建省级“厕所革命”后期管护示范县;建成污水处理站2处,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处。2024年建成垃圾压缩站1个,铺设4个村农村污水管网,建成3个污水处理站,创建省级示范村的“三污治理”基本达到全覆盖。三是乡村产业“固本”,根基实起来。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农业产业强镇、千亿级果业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四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苹果“三改三减四提升”、猕猴桃“四改五提升”、设施蔬菜“三改一提升”、生猪“代养代管”模式,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3.2万亩,良种覆盖率98%,润农种业顺利获批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B证资质,成为全市第二家B证企业,开展老果园改造6910亩,品种换优1390亩,示范栽培8个蔬菜新品种,全县生猪存栏16.2万头,家禽存栏155万羽。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建立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个,推荐10户生产主体的13个农产品申报“宝农优品”区域品牌。 四是基础设施“强基”,服务好起来。选派36名县级医院医疗技术人员对口帮扶镇卫生院,持续推进“以镇代村”药品集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116个行政村物流全覆盖。扶风县云杜路云岭至周家路口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完成。五是文明乡风“育魂”,底色暖起来。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中立德铸魂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表彰“十星级文明户”1744户,“最美家庭”10个,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村广播、宣传栏,积极推广“老罗说事”“老段说法”移风易俗等活动,促进形成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良好氛围,凝聚乡村建设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三个突出”绘制创建工作“实景图”。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将“三年行动计划”与“五个四”建设相统筹,选派458名干部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出台后备力量七条措施。确定了新一批符合条件、成效显著、品牌特色的“四美”红旗村24个,培育“四强”党组织“种子选手”13个,储备31个。举办学习“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推广“乡村振兴大课堂”,经验做法被央视网、陕西工作交流刊载。二是突出要素支撑。统筹各方资源,在项目投向上优先布局、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服务上优先支持,在资金保障方面“上级争取、县级配套、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2024年“千万工程”建设村第一批投入项目12个共计900余万元。三是突出群众参与。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表彰10名“好婆婆”10名“好媳妇”荣誉称号,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千万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