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三项改革”激活陕西省创新驱动的潜能 破解“转化难” 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转向“货架”

2024-07-10 17:21:1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缑青翠 实习记者 王义卓)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试点单位扩大至156家、9.3万项成果实施单列管理、2.5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72家……在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方面,陕西省通过“三项改革”等创新举措已颇有成效。

2021年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后,又于2022年3月在全省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出了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破解障碍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得多项科研成果长期“沉睡”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彦峰教授就面临此种境况。他领导的技术团队在高性能抗冲击吸能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张彦峰意识到这种材料在运动防护领域会产生巨大商业价值,并主动尝试对接市场。

然而,这种新材料还没迈出实验室大门,问题却接踵而至:彼时,张彦峰教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对接市场后,身份问题如何解决?团队的科研成果在公司股权里如何体现?成立公司需要的场地、设备、人手、资金等资源又从哪里来?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秦创原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希望。仅用4个月时间,该成果就完成了从技术“书架”到产品“货架”的蜕变,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在“三项改革”的契机下,西安交通大学同意张彦峰教授的两项发明专利授权给其本人进行自主实施转化和产业化。随后,这些技术以第三方评估价格291.6万元转化给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张彦峰教授也在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组织部的兼职审批后,以执行董事和股东身份加入了该公司。

受益于“三项改革”带来的春风,使得单位和个人可以放下“顾虑”放心大胆的进行成果转化,各大高校的教授们带着他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大展拳脚,此次制度改革给单位和企业打下“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了全省各高校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金额近两年年均增长超过20%,引进高层次双创人才144人,师生双创人数3500余人,支撑了300余家在陕电子信息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办科技型企业100余家,110人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职称晋升,初步激活了陕西省强化创新驱动的资源和潜能。

试点效应 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早在2022年3月,陕西省六部门就联合制定了《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首批在全省75家高校院所推广实施,西北工业大学紧跟步伐,助力多项科研成果顺利走出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段晓军也曾担心科技成果定价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担心转化失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一直存在“不敢转”的顾虑。段晓军与团队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蜂群在智能化、自主化领域以及国内舰载无人机适配导引系统领域的技术空白。

但随着西北工业大学全面启动“三项改革”试点,彻底打消了该团队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随后,学校将8项专利作价3571.51万元入股羚控科技,目前公司完成D轮融资超3亿元,市场估值超20亿元。

在学校学校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后,从事电磁发射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曹增强教授作为首批试点团队之一,带领团队成立了产业化公司——陕西大工旭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为解决产品研发中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学校又将曹增强12项相关发明专利作价1000万增资到公司,解除了团队的后顾之忧。

立足于为陕西重点产业赋能升级,“三项改革”转化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截至目前,西北工业大学聚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新组建67家成果转化参股公司,7家企业成为产业链“链主”企业,7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铂力特、华秦科技科创板上市,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24.36亿元,贡献地方税收4.25亿元。

“三项改革”是激活创新创业活力、缩短科技成果物化周期、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举措。通过不断破除制度藩篱,短短两年,全省试点单位翻倍增长至156家。由于持续推行“三项改革”等创新举措,全省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一大批科技企业拔节生长,“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陕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责任编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