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

2024-07-10 08:00:39 来源:群众新闻

勉县:产业升级 动能焕新

勉县沔水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7月8日摄)。记者 杨露雅摄

7月8日,在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陕西万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一台台绕线机、挤压机、纸包机正在高速运行。圆柱形的无氧铜杆源源不断进入机器,经过加工变成扁平的电磁线,然后被运到厂房的另一边等待组装。

“我们是外贸型企业,主要将生产的变压器出口至非洲国家。目前正在赶制的是埃塞俄比亚客户的订单,他们一共订了1800台变压器。”陕西万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玉民说。

陕西万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智能电气设备生产线项目是勉县2024年重点建设的产业项目。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填补了勉县电气设备领域的空白,对该县产业链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目前的订单,预计年产值近1亿元。”蒋玉民告诉记者,勉县交通四通八达,县域内有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上游企业提供生产变压器所需的原材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除了陕西万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外,近年来,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引进了陕西众鸿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填补产业空白的优质企业,正在形成以现代材料、绿色食药、装备制造产业、固废循环为主的产业集群。”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办公室主任高宇说。

截至2023年底,该园区入园企业达61户,其中规上企业42户,全年完成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93.59亿元,占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的94%。今年5月,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勉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距勉县县城20多公里的元墩镇是另一番场景。元墩镇没有工业企业,靠着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元墩镇境内的龙湾景区有“陕南第一湾”的美誉。碧波荡漾的养家河、郁郁葱葱的果林、色彩绚烂的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位于元墩村的兴龙聚民宿里,游客李波说:“每年夏天,我都要带家人来这里避暑。这次来,我发现了这家新开的民宿。这家民宿设施齐全、饭菜可口,住宿环境也很不错。我打算在这里住一晚。”李波说。

近年来,该镇围绕龙湾景区核心区,规划打造花海观赏区、步道观光区、亲水休闲区、亲子互动区、茶旅融合区、民宿康养区6大功能区,共计开发旅游面积达1200亩,年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

“我们紧盯‘山水元墩 花海龙湾’发展定位,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积极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民宿,丰富旅游业态,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振兴新格局。”元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磊说。

沿养家河前行,便可见一玻璃观景平台,其下大片的茶园青翠欲滴。这里是勉县沔水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虽已是盛夏,但这里的茶树依旧长满嫩芽,勉县沔水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制茶师杨海正在查看茶树长势。

“我们通过引进福建茶园的先进管理经验,每年对茶树进行3次打顶,延长了茶叶的采摘期,提高了夏秋茶的品质。”杨海说。

2022年4月,勉县引入全国茶叶十强企业福建春伦集团,成立了勉县沔水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共生产销售绿茶、红茶、茉莉花茶等各类茶叶210吨,直接、间接收购农户茶叶鲜叶90余万公斤,带动28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

勉县现有茶园20.4万亩,茶农1.2万户。2023年,全县产茶叶1.13万吨,实现产值15.2亿元。近年来,勉县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记者 杨露雅)

周至:打造乡村振兴新IP

周至县骆峪镇的“金田园”观光稻田(7月2日摄)。记者 陈志涛摄

盛夏时节,在周至县的环山旅游路和周塬路沿线,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田园经济综合体片区让人眼前一亮。

田园经济综合体该怎么建?结合资源禀赋,周至县沿山各镇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7月2日,记者走进楼观镇周一村,探寻这个猕猴桃专业种植村的产业发展之路。

全国每7颗猕猴桃,就有1颗来自周至县。周至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是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2023年,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猕猴桃鲜果产量55万吨。

在全县90多个猕猴桃专业种植村中,周一村是起步早、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子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全村90%的农户从事猕猴桃产业,农户90%以上的收入来自猕猴桃。

小小的猕猴桃,为周一村创造了年过亿元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

为呵护“致富果”茁壮成长,近年来,周一村在猕猴桃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科学贮藏、品牌营销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推广高接换头种植方式,引导群众对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猕猴桃进行改良;组织乡村“土专家”培训,发动农业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更新冷库设施设备,提升冷库管理水平;注册推广“周一村”品牌,拓宽电商、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

打出系列“组合拳”后,周一村猕猴桃产业走上了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周一村猕猴桃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周一村的猕猴桃大小均匀、甜度一致,实现了品质升级,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售价稳中有升。”周一村党支部书记齐平告诉记者,如今,周一村的猕猴桃早已走向全国市场,在各大城市都有销售网点。

“去年以来,周至县开展了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的‘九大提升工程’,在品种技术提升、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猕猴桃综合产值由2021年的52.09亿元增长至81亿元。”周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付毓伟介绍,目前,周至县已构建“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职业果农广泛参与”的经营主体“雁阵”;建立了以“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现代化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带动全县8.5万种植户、30万农民实现稳定就业。

在骆峪镇,田园经济综合体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白杨林生态休闲点,掩映在绿荫下的露营基地引来游人嬉戏;在骆峪乡村会客厅,沉浸式的生态乡村体验让游客驻足;在“金田园”观光稻田,孩子们研学打卡有了新去处……

骆峪乡村会客厅是骆峪镇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除了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外,还开展研学、团队拓展、文艺沙龙、亲子互动等活动。

“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乡村会客厅投运后迅速走红,吸引了不少游客,月均营业额突破10万元。”骆峪乡村会客厅负责人王俊说,“这一项目立足于生态,又得益于生态。将来,我们还将筹建自然馆、美术馆,把这里打造成为一处文艺创作基地,擦亮旅游品牌。”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市级美丽乡村片区、县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对镇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提升。”骆峪镇镇长王颖俊说,在此基础上,骆峪镇大力发展以游客服务、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亲子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双丰收。

如今,田园经济综合体已成为周至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新IP。

2023年,依托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16个、美丽村庄20个、花园乡村12个,推动乡村面貌由“一点美”向“一片美”转变,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带动沿秦岭区域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万元,较2021年增长23.6%。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定位,扛牢‘守山护水’责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丰富周至田园经济综合体业态,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激活土地、劳动力、资产等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持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表示。(记者 陈志涛)

岐山:持续做好“链”文章

汉德车桥自动化生产线(7月5日摄)。记者 李静茹摄

汽车产业是岐山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对提升区域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7月5日,记者走进蔡家坡,目之所及,各种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厂房林立,一辆辆整车在汽车产业园里整齐停放。

在位于岐山县蔡家坡经开区的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商用车”)的车间内,一辆辆崭新的智云S300商用车从生产线上缓缓驶下。

“这款产品是今年初我们推出的新款。我们的商用车生产线可实现每5.5分钟下线一台整车,产能达每天300台。”陕汽商用车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我们全系列商用车及专用车产品累计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37%。这得益于我们坚持创新驱动、聚焦细分市场和优化产品布局,尤其在新能源、轻卡、专用车及重卡领域的不断突破。”

目前,陕汽商用车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远销西亚、东南亚、东欧、非洲等地。

“围绕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我们专门建设了产业园,使配套企业可以‘拎包入住’。”蔡家坡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标说。

作为整车企业的一级配套企业,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德车桥”)在蔡家坡经开区布局了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桥产业基地。

“目前,我们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是行业内的样板车间,车桥销量与增幅已经连续8年位列亚洲车桥行业第一,企业现有产线自动化覆盖率达70%以上,一条产线用工从13人降至3人。”汉德车桥副总经理王永安说。

在陕汽商用车、汉德车桥、法士特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岐山县吸引了德国福士、通力公司、华强公司、金鼎公司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了整车、总成关键零部件、配套零部件、配套机械加工的四级汽车产业体系,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岐山县以“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整车制造集群化、汽车零部件高端化、汽车后市场专业化,着力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2023年,岐山县全年生产整车及专用车近19万辆,同比增长62.31%,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4.6%,带动就业6.2万人。

“南造一辆车,北做一碗面”成为岐山县域经济的生动诠释。近年来,岐山县把“一碗面”也做成了产业链。

在陕西岐品福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定制设备按配方自助炒制臊子,生产线上“薄筋光”的鲜湿面条被有序分装,全自动浓缩汤汁生产线锁住臊子面汤汁的“酸辣香”。

“我们有7条生产线,从鲜面条到臊子肉,从净菜包到辣椒包,采用的都是本地供应的原材料,最大限度还原手工臊子面的口味,产品上市以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今年上半年,我们的产值已达5000万元。”陕西岐品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万林说。

做好面,先强链。“一碗面”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麦种植、生猪养殖、香醋酿造、销售配送等产业联动发展。

记者走进岐山天缘醋产业园,浓郁的醋香扑鼻而来。“2018年开始,我们适当降低醋的酸度,以满足外地消费者口味;2019年,我们创新推出了臊子面酸汤调味汁。”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马伟刚说。

此外,岐山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相继建成直供原粮基地、万亩花椒产业带、生猪养殖聚集区、直供蔬菜基地、优质水果种植园等,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确保农产品专供专用,还培育招引了一批面粉、臊子面、擀面皮等系列产品深加工企业,持续做好“链”文章。

眼下,岐山臊子面正借助电商走向远方。“一碗面”产业也朝着品牌化、规模化、集聚化方向发展。2023年,岐山县“一碗面”经济产值达151亿元,电商交易额达18.8亿元,带动就业9.4万人。

“岐山县将深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理念,持续做强汽车产业、‘一碗面’产业,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优化壮大产业园区,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聚集,精准强链、补链、延链,以科学规划和布局打造新名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岐山县委书记杨鹏程说。(记者 李静茹)

责任编辑:任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