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冬病夏治—汉滨区中医医院中医适宜技术火热进行中

2024-07-06 18:58:50 来源:汉滨区中医医院

20240706190112614-89-62ef1.png

“冬 病”指寒性疾病好发或加重于冬季。如素体阳虚、正气不足的患者, 逢冬日易致慢性咳嗽、泄泻、反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体内素有痰饮、水饮、寒湿或寒饮的患者, 在冬季易致哮病、喘症、关节疼痛等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夏 治”夏至阳气虽旺但阳气虚浮在体表,体内的五脏六腑正是最空虚的时候,体内阴寒,很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中国人都会选在夏至补一补,并借旺盛的阳气帮扶身体,冬病夏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 也是人体内阳气最充足的时期, 脏腑经脉之阳气充足。而人体内的寒邪, 不得自然界阴气的资助, 正处于一年中最弱的时期, 大多是蛰伏状态,此时为冬病夏治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及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稳定期、肺心病、慢性咳嗽、慢性鼻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2.各种痹症: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4.虚寒性疾病:如阳虚怕冷、手脚冰凉、痛经等。

5.儿科疾病:反复咳嗽、体虚感冒、虚寒泄泻者。

6.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风等。

7.亚健康人群:免疫力低下、体弱及抵抗力不足者。

冬病夏治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感染等皮肤疾患,或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

2、对中药或贴敷敷料成分过敏。

3、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或哮喘发作期。

4、咯黄色浓痰、咯血、蜓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重者。

5、孕妇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

6、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同时注意治疗期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三伏”时间表

伏前加强:6月21日—6月30日    伏前加强:7月1日—7月14日

初    伏:7月15日—7月24日    中   伏:7月25日—8月3日

中伏加强:8月4日—8月13日     末   伏:8月14日—8月25日

伏后加强:8月26日—8月31日

20240706190308608-9-d2841.jpg_scale.jpg

汉滨区中医医院秉承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原则,推出①三伏贴(咳喘贴、胃肠贴、鼻炎贴)、灸法(②督灸温阳灸、③三伏灸、④温针灸、⑤葫芦灸)、⑥拔罐、⑦中医刮痧、⑧中医埋线、⑨代茶饮等,积极推出冬病夏治,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咨询、治疗。

1.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中药贴剂,以达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它适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经过10余年的临床应用,目前推出的有:咳喘贴、胃肠贴、鼻炎贴等。

2.灸法:

①督灸温阳灸:督灸温阳灸是一种在背部督脉上进行艾灸的疗法,具有温补阳气、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等作用。适用于阳虚怕冷、免疫力低下、慢性疲劳等。

②艾灸(三伏灸):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热量和药效,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它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脘痛、痛经等。

③温针灸:温针灸是将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一种疗法,通过在针刺的同时进行艾灸,增强针刺的疗效。它适用于虚寒性疾病、慢性疼痛等。

④葫芦灸:葫芦灸是一种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放入葫芦中,利用葫芦的聚热作用,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它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等功效,适用于虚寒性疾病、慢性疼痛等。

3.火针:火针是一种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穴位的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它适用于寒证、痛证等。

4.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适用于皮肤病、关节炎、妇科疾病等。

5.中医埋线:中医埋线是将可吸收的胶原蛋白线埋入穴位内,通过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达到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它适用于肥胖症、慢性疾病的调理等。

6.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等方式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表面的一种中医治疗性操作。达到提高、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7.中医刮痧: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责任编辑: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