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6-07 11:28:13 来源:西安经开区
近日,西安经开区党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发通知,八位深耕经开区产业一线、并取得杰出成绩的企业家入选“经开区有突出贡献高端人才”。他们或是科研领域的佼佼者,或是企业创新的领军人物,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经开区带来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经开因人才更加精彩,人才到经开更有作为!这批有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也是经开区人才工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经开区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措施、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在人才引进、服务保障、产才融合方面打造“经开样板”。
自6月4日起,“西安经开”系列政务新媒体将重磅推出“智慧经开,才创未来”高端人才系列报道,一同听听高端人才在经开创新创业的故事……
杨晓康
胸怀“国之大者” 智造国之精材
“这是我们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紧固件用大单重钛合金盘圆丝材,单支重量超100公斤,全长有一千多米,可用于制造航空航天紧固件,这款产品在我们攻关之前基本上只能依靠国外进口……”5月28日早上,在西安赛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康正忙着向客户介绍企业的“明星产品”,身穿淡蓝色工服的他眼神透露出一份坚定。
而这份坚定,已经延续了17年。工作17年来,杨晓康率领团队坚定不移地深耕战略新材料领域,牵头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解决了一批国家关键领域重点型号产品用钛合金原材料“卡脖子”难题,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材料国产化关键战。
心系“国之大者”的“打铁工人”
1982年,杨晓康出生于陕西省凤翔县。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家人一直希望他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在2000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怀揣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毅然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从此开启了他对材料的探索之路。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原材料工业堪称“国之重器”。杨晓康表示,虽然我国的金属材料产业规模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上还有差距。“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多门金属材料冷热加工的课程,同学们都自嘲是‘打铁的’,但工作以后,随着天天和材料深入打交道,我对材料有了更多的认知,尤其是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这样始终以科技报国、产业报国为己任的大环境下,不知不觉中,一颗心系国家发展的种子悄悄种下,我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个领域,为国家材料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晓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回顾他的企业家之路到处闪耀着科技的光芒:2007年参加工作后,无论在什么岗位,他始终坚持做科研;2017年以后,被调到赛特新材料的他带着对行业动态敏锐的洞察力,带领企业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牵头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公司内部产业提升,目前公司已拥有钛合金生产技术专利78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4项,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100余项。他本人也入选第六批国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西安市国家级领军人才,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当选为第六届陕西省青科协副主席。
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
从一名“打铁工人”到公司总经理,杨晓康带领企业奋楫笃行,其中艰辛,不可言语。
2018年,杨晓康带领团队参加一个国家重大项目——研发航空航天紧固件用大单重钛合金盘圆丝材,在当时这款产品的生产技术多年来一直掌握在美国Carpenter、Perryman等厂家手中,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完全被欧美国家把控。
“当时拿到这个项目时,我作为项目负责人,那是既高兴又沉重,但心中咬定一个目标,就是要拼尽全力解决‘卡脖子’问题,顺利完成攻关!”杨晓康回忆起那段拼搏的日子,仍然十分激动。然而,研发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项目曾多次陷入困境。
一年后,在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的通力合作之下,第一批产品问世了,但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一盆冷水当头泼下:材料表面的涂层有问题,根本无法批量生产。“金属表面自润滑涂层其实不属于材料加工范畴,隔行如隔山啊,不过我们立即收回了迷茫与沮丧,通过上百次实验,终于解决了涂层问题,这也让我们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和经验。”
蓄力而薄发,在杨晓康的带领下,公司可稳定生产单重大于100kg级钛合金盘圆丝材,将原有国产材料单重提高了近8倍,材料各项性能指标均可完全达到进口材料的水平,彻底打通了产业链,保障了供应链,实现了进口替代和自主可供。
“北跨”先行,与经开区共同成长
2000年,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设立西安赛特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2014年,泾渭新城新厂区建成投产;
2022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启动渭北工业园项目建设……
从西北有色院的一个小厂房,发展到如今占地206亩,总资产超10亿的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杨晓康直言,他和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经开区多年来的支持。
“虽然我们在西安扎根,但十多年来生活、工作基本没离开过经开区,对于很多赛特新材料的职工来说,经开区便是真正的家。”杨晓康表示,作为一家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走出来”的高新技术企业,赛特新材料在创业之初就选择在经开区落户,在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热土上,公司快速成长,不仅成为了国内领先的军民两用钛合金原材料生产基地,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创新示范企业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为响应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战略,赛特新材料又一次率先来到经开区渭北工业园建厂。“去年11月,赛特新材料高端稀有金属棒丝材产业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从拿地到投产仅用了16个月,这就是经开速度!”杨晓康表示,作为经开区四大发展区域中最大的板块,渭北工业园是未来经开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和“增长极”,期待这里成为西安的又一工业地标,也期望经开区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将渭北工业园打造成又一块创业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