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4-20 10:50:1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近日,西安市新城区新知小学举行了“魅力课堂”组际擂台赛(语文专场)。
老师们以教研组为团队,搭建“师父”教师+青年教师+“徒弟”教师的教学梯队展示组合,以此来展示本教研组的课堂教学技能。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阶段、不同梯度的教学构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朱薇老师授课《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是四年级语文组选读书目。
朱薇老师与四年级7班的孩子们一同呈现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的先导课。在先导课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阅读兴趣。朱老师巧妙设计环节,以与《十万个为什么》相同的开篇以及站点设置引入新课,将教学情境创设在熟悉的教室之中,再引导学生转换视角,以科学思维重新审视熟悉的环境,进而感受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帮助学生与苏联作家米·伊林达成跨越百年的默契碰撞,旨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所有孩子不知不觉进入了书的世界,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增强阅读兴趣。
冉凡子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自主阅读。
冉凡子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通过自主阅读、提出问题、推测答案等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不断质疑不断追问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提问,并尝试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思辨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进行跨学科学习,研究自己身边事物的科学奥秘,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员”品质。持续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积蓄阅读能量,推进整本书阅读。从而产生对阅读科普类文学的兴趣,不断探索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学科素养。
包喆老师授课《疑是思之始》。
包喆老师执教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交流课。本课以“我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主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展示阅读中的收获,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学生们通过认真阅读文本,提取信息,查阅资料、做实验等方法,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老师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将学生视线引向课外,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为什么”,并推荐书籍,给予学生支持,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邀请到的爱知中学资深、优秀的语文老师徐天宇老师和骆颖老师进行听评课,他们在点评时说:这三节阅读课感觉是精彩纷呈,从先导课到推进课再到交流课,是非常完整的。先导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上到处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质疑的火花和探究的热情;推进课指导了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读、以什么样的任务去驱动推进阅读,很好地承担了继续引发学生兴趣的任务,整堂课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探究的欲望;交流课充满巧思,特别是“小讲座”的形式,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激励,老师激励的语言是贯穿课堂的时间。
刘佳佳、周文华、张静宇三位老师为大家展示的课程内容均围绕《中国古代语言故事》这本书进行设计的。这本书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所推荐的书目。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且思维方式也由感性的思维向理性的思维逐渐过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寓言故事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华内涵,不仅有娱乐性又有启示性,对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培养道德情操具有一定的帮助。
刘佳佳老师所讲授的先导课重视目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重要性,课堂上刘老师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目录,找目录中的成语、阅读故事,找故事中蕴含的成语来了解寓言中蕴含成语这一特点,并通过引导学生设计了阅读计划表,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进行有效地阅读。在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周文华老师所教授的“推进课”设计、并组织了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制作名人卡片、画连环画、表演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这本书进行深入地阅读并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张静宇老师所教授的“交流课”在前两位老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并且在学生的分享中注重多元的评价。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后,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这两本经典寓言故事,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课外的阅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