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灞桥公安做优做好创新警务 全力筑牢反诈防线

2024-04-19 16:27:4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梁萌 通讯员 宁静)“如果我了解诈骗,或许能躲过一劫,原来我一直觉得自己长大了,也挺聪明,肯定能免疫各类诈骗,直到真的上了当、受了骗,才发现原来不是自己不会被骗,只是还没遇到适合自己的骗局。”一位同学情绪激愤地说道。

这是在汽车学院一堂反诈宣传活动中,民警与学生互动时发生的一幕,狄寨辖区七所高校,为打造无诈校园,民警“跑断腿 磨破嘴”,但现在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极强,仍有学生深受其害,因此怎样守护好辖区学生的钱袋子,已成为公安灞桥分局狄寨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

IMG_256

依托一个警务室

大学生是网络诈骗受骗的主要人群,上当受骗的原因是本不该有的虚荣心,入不敷出的超前消费,或是急于挣钱而盲目轻信他人,诱骗方式多为刷单返利、虚假网络贷款、培训助学、网络交友、虚假投资理财、裸条贷、美容贷等等,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狄寨派出所以高校警务室为依托,借助学校保卫处、学生会等力量积极发动学生担当反诈志愿者,反诈践行者,并通过举办反诈知识讲座、张贴印发宣传海报、电子大屏播放反诈视频、校园广播周期性宣读等形式,扎实做好反诈宣传。协助各校成立反诈宣传服务小队,切实增强学生反诈参与感。并及时通报并制作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海报进行广泛宣传,让高校老师、志愿者积极转发至朋友圈、微信群中,了解高校电诈的发展趋势、常见手法以及相关防范措施,提升广大师生防骗意识和识诈能力。

IMG_257 

上好一堂宣教课

今年3月高校开学以来,狄寨派出所精准施策,深化警校联动,携手共同开展新学期“反诈第一课”活动,探索“分班授课”多点开花模式,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打造“线上互融”“线下共治”的高校反诈格局,收效良好。民警还特别针对校园学生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等行为进行普法,讲述“帮信罪”和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罪的违法犯罪成本和将会遭到法律惩处和信用惩戒的后果,提醒同学们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落入犯罪分子设好的圈套,甚至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今年以来签订承诺书1.2万余份,开展反诈宣讲15场次,现场安装“国家反诈”APP2.8万余人次,建立警校共治微信群126个,实现了对辖区7所公办、民办院校新生等高年级学生及教职工的反诈知识宣讲全覆盖。

IMG_258

建立一套劝阻机制

“我密码都输了一半了,还好有你们及时止付挽回了我的损失!”民警高阳通过警情研判,建立反诈预警劝阻机制,聚焦事前预警劝阻,分局反诈中心下发预警指令后,派出所收到指令的第一时间组织警力劝导挽损,把潜在受骗人按照风险等级分级,相应采取发送提醒短信、拨打事主电话、民警上门劝阻、保护性停机等多种方式分类开展劝阻,确保每一个预警对象都能及时与民警达成“线上”或“线下”接触,最大程度避免学生被骗。每次处理好涉诈警情高阳会一一记录,以便后续的跟踪回访,形成闭环,他发现被骗人群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再次受骗,对他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img4 

成立一个守护联盟

“三方守护”精准宣传,派出所社区民警、学校保卫处专职干部和村组治安协理员共同成立“三方守护”联盟,对存在潜在涉诈风险的学生开展精准预警劝阻和反诈宣传,对已经涉诈的受骗学生开展案件专项研判和学生心理抚慰,避免学生再次被骗和发生次生灾害,最大程度减轻电信诈骗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派出所积极组建排查小组,建立以校园保卫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班干部为主的涉诈隐患排查小组,以便及时掌握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避免学生因学习和生活困难而选择校园贷、刷单兼职,网上交友,网上买卖游戏账号等途径寻求经济收益而掉入诈骗团伙陷阱。

img5

img6 

校园安全是平安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关键一环。下一步,狄寨派出所将继续探索校园反诈宣教防治体系,联合多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不断推进“531”警务机制,持续提升反诈宣传的精准度和覆盖面,构筑坚固的校园反诈防线。

责任编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