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陕中二附院石博士讲儿科丨孩子身上的伤痕 是求救的信号

2024-04-10 13:18:43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mg1 

石曌玲

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功能良好,还包括心理健康,近些年儿童心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电视剧《龙鸣少年》中,优秀的沈耀手腕处总是带着腕带,用来遮盖着他伤害自己的疤痕。

事实上,儿童青少年自残自伤的问题,是一种发生率高但难启齿、更隐秘的精神心理症状,即非自杀性自伤(None suicide self-injury,NSSI)。这种问题不仅对孩子自己很折磨,对身边的人也很折磨。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用锋利的东西划伤自己,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疑惑“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自我伤害?”

孩子为什么会伤害自己

一些家长认为NSSI行为是孩子不知道疼、不懂得爱惜身体,或者拿这个做要挟、博关注。这些想法都是不准确的, 长期、频繁的自残行为,通常是因为精神上的痛苦,可能包括以下原因:

心理问题

自残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阶段的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障碍都可能导致自残自伤。

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间缺乏关心和凝聚力,缺少相互支持和帮助,甚至充满冲突和矛盾。

学校因素

学习压力大,与同学关系不良,老师责罚,孩子对未来迷茫等等,引起孩子内心的焦虑矛盾。

环境因素

发达的网络传媒对自伤行为相关信息传播的误导,让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残的危害。

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内心积压着大量的消极情绪,无法得到正常的释放。当这些情绪无法向他人倾诉时,他们往往会将这些压力转化为自我伤害的行为,用身体上的痛来缓解精神上的痛。这种自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精神镇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理上的痛苦。长期自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不仅涉及到安全风险,还可能引发成瘾依赖。

其实孩子的自我伤害,也是最后的求救信号。

家长发现后该怎么办

父母需要真正重视孩子自残这件事。孩子说“哭一会就没事了”,父母就真的相信她没事。很多时候,情绪是不断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在发现孩子出现自残行为时,许多家长会陷入一种深深的内疚,由这种内疚转化为焦虑。父母内心的强大,是孩子抗挫力的源泉,是孩子自强不息的支柱。

当我们面对那些隐秘角落里持续发酵、滋长的问题时,我们不能选择回避,否则只会让问题在暗处肆虐。

我们不能将自残视为禁忌,而应正视它,把它看作一个需要关注和帮助的问题。我们应该找一个适当的时机,用平静而明确的语言表达,“我注意到了XX情况,我想和你聊聊XX事情”。

在谈话中,要避免陷入对过去事情的争吵和责怪,而是要着眼于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要让谈话陷入无休止的情绪发泄,家长要保持理智和冷静,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记住,谈话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寻求理解和支持的方式。我们要给予孩子具体、鲜明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到不再孤单,不再被问题所困扰。

寻求专业的帮助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无论症状的严重程度如何,我们都强烈建议首先考虑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改善孩子认知、促进人格成熟、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以及缓解抑郁情绪、降低自杀风险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果。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对于中至重度抑郁患儿,单纯心理治疗不能完全缓解抑郁症状,建议合并适量的抗抑郁药物及物理治疗。

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的人来解决。当发现孩子有明显的情绪变化或者自伤行为时,请务必及早就医。专业的诊断和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心理,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