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肥胖为何频频找上孩子

2024-03-19 08:42:58 来源:群众新闻

3月12日,西安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汪治华在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病区查房。

“看这大胖小子,真敦实。”这是不少人见到10岁的方一卓(化名)的第一反应。

前段时间,方一卓的妈妈林朵发现方一卓后颈的皮肤出现一些灰黑色的沉淀,像是灰尘,又搓洗不掉,摸着还有些发硬。林朵带着方一卓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却建议其前往内分泌科就诊。“这不是皮肤的问题,可能是患糖尿病的前兆。”医生说。

“才10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患糖尿病?”林朵难以置信。

近年来,脂肪肝、糖尿病等一些疾病的患者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肥胖儿童身上。

■ 孩子“能吃”一定是福?

2月29日,当方一卓在林朵的陪同下,拖着他那60多公斤重的身体走进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诊室时,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主任医师汪治华有点坐不住了。尽管他在门诊见过太多的肥胖儿童,但看到方一卓腰腹部的赘肉,以及已经发黑的脖子,想到很可能是黑色棘皮病时,汪治华感慨万分。

跟汪治华料想的差不多,经检查,方一卓身体质量指数达到30.6,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分别为6.7毫摩尔/升和30.81单位/升,血脂高、尿酸高,已经处在糖尿病边缘,如果不及时干预,痛风、糖尿病会纷纷找上这个孩子。

林朵说,方一卓一直比同龄的孩子胖,也特别能吃,从小就喜爱油炸类或肉类饮食,平日又缺乏体育活动,但家人觉得“能吃是福”,并未加以重视。

“这是单纯性肥胖,也可以称为营养性肥胖,通俗讲就是吃出来的肥胖。虽然只有10岁,但他的身体已经相当于50岁的中年人了。”汪治华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在我国,6岁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

“近几年,到门诊看病的肥胖儿童在增加,以前大多是轻型肥胖,如今中度、重度肥胖很常见。肥胖给儿童带来的疾病风险远超一般人的认识。”汪治华告诉记者,自己曾接诊过一个刚满12岁、体重90公斤的男孩,因严重的脑梗、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经检查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患有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等疾病。积极抢救后,虽说保住了性命,但孩子的生活依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对肥胖的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汪治华说,儿童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性早熟、心血管疾病、肝病(脂肪肝)、过敏、骨质疏松、肌肉减少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 儿童肥胖影响的仅仅是体型?

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室门口,一个身高体重秤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去测量。孩子站在上面,就可以显示其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

“脂肪和体重是两码事。肥胖不能只看体重秤上数字的增长。”汪治华介绍,目前多以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肥胖判断标准,如果身体质量指数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两个标准差就可以判定为肥胖。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肥胖儿童,健康问题更多样和复杂。”汪治华说,作为临床医生,首先要判断患儿属于营养过剩导致的单纯性肥胖还是疾病或某些药物导致的继发性肥胖,然后针对不同的症状及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患儿是在短期内出现的肥胖,还要注意排除内分泌疾病等引发的可能。

汪治华还告诉记者,前来就诊的肥胖儿童在健康心理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这让治疗的难度增加。

3月7日,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告诉记者,2023年,在接到的所有青少年求助中,肥胖导致的心理问题占比约在3%。

“一方面,儿童在压力增大等不良心理状态下,往往出现失眠、体育活动减少、暴饮暴食、久坐等行为,成为肥胖的导火索;另一方面,肥胖儿童缺乏社会融入、自身认同感不足,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自卑、敌对、焦虑等情绪,可能产生心理甚至行为障碍。”周苏鹏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儿童对肥胖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对自我体型的不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因肥胖而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和社交焦虑也随之提升,进而影响到社交、学习及亲子关系等多个方面。

■ 甩掉肥胖有多难?

“季医生,孩子一餐吃多少才合适?”

“您回家把他的一日三餐记录下来形成餐单,以孩子的拳头为计量单位,记录摄入食物的种类、时间以及摄入量。一周之后复诊,我们根据餐单的情况进行科学调整。”3月6日下午,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季艳丹正在与一位肥胖儿童的家长交谈。

“儿童减肥不同于成人,为了保证生长所需的营养素,不能过分限制饮食,应从调整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方面着手。”季艳丹说。

季艳丹告诉记者,大多数儿童来到医院就诊时,已经不是轻微肥胖,体重已大幅超出正常值。“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体型、体重的变化并不敏感,往往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不适症状时才送其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该种不适是肥胖导致。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体检结果显示其代谢生化指标异常,经溯源与肥胖相关。”

“儿童减肥的第一步要先培养家长的健康意识。”季艳丹说,家长要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以及科学喂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双亲有肥胖史的情况下,更要提前预防,随时监测孩子的健康变化。

“一旦孩子出现肥胖症,家长要及时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带动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同时,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切忌给孩子施加压力,在孩子出现严重的情绪与行为异常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周苏鹏说,“肥胖儿童面临着一条漫长的减肥路,不仅要减重,还要在此过程中重建自尊,重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记者 齐珂雨文/图)

记者手记 | “胖娃娃”≠健康

齐珂雨

“在家长的眼中,没有胖孩子。”这是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医生、专家向记者提到的一句话。

在传统观念里,胖孩子才壮实健康。这一观念在生活中多有“植入”。殊不知,“胖娃娃”不等于健康。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儿童肥胖问题。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到《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对儿童营养健康和肥胖防控作出部署。

儿童肥胖防控,关键在于家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肥胖对儿童的危害从心理到生理,是全方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拥有幸福的人生,因此更应重视儿童的肥胖问题,避免因一时的忽视造成其一生的遗憾。

儿童肥胖防控,学校的作用也很重要。学校应通过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完善体育设施、严格食品供应管理等,向孩子和家长普及相关知识,营造良好健康环境。

在儿童肥胖防控中,我们期待各方合力,共同守护儿童健康,守护祖国的未来。

责任编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