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3-11 10:13:2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徐昌亮 记者 郑玮)“我和老伴一年仅种玉米就能收入三万元左右,儿子的工作是送快递,还自己买的车经常抽时间回来看我们,感谢党的好政策,做梦也不敢想如今能过上这么好的光景。”甘泉县桥镇乡方家河村民方军艳说。这只是该县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该县2023年完成生产总值41.28亿元,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1亿元,增长9.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增长6%;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4元,增长8%;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31元,增长5.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1%。
经了解,该县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全县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该县结合实际,抓好延链补链强链,拓展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构建油气集成、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去年原油、管材、天然气分别达到23万吨、15.6万吨、4.75亿立方米,增长8.99%、17.8%和167.7%。工业园区质效稳步提升,入园企业达到3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0.19亿元、营业收入27.1亿元、税收7170.1万元、贡献固投10.05亿元,新增带动就业512人、累计带动就业达2513人,园区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甘泉县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召开“周解难”会议20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43件。“陕企通”注册上线企业1800户,诉求办结率达到100%。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网上直播带货、电商助农直播等网销活动成效显著。一年全县新增民营市场主体723户,增长12.1%,总数达到6401户;民营企业新增160户,增长8.2%,总数达到1363户;民营“五上”企业净增5户,达到62户。并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制定《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争项争资考核奖励办法》,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开工、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激发经济势能。中通、自然搭档、陕粮农小米加工、储能电池等一批强链集成项目相继投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整年,全县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4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17亿元,完成投资20.17亿元,投资完成率105.24%,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1亿元,增长9.4%。社会资本项目、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分别投资11.13亿元、15.11亿元和6.3亿元,增长167%、21.92%和30.77%。全年到位中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项目11
个,累计到位资金1.4亿元。
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再上水平。该县出台《甘泉县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甘泉县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等文件,创新推出“5+3”“六全+”政务服务机制,有力保障营商环境稳步提升。上年,申请材料平均精减70.1%,较法定时限平均压缩78.6%。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积极融入秦创原(延安)创新驱动平台,平台注册企业17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1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7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超额完成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建好管好城市,人居环境更加美好。立足“绿水青山、区位交通、人文景观、产业基础”四大优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编制完成《甘泉县国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先后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育英路排水防涝改造、城区小环线一期建设、210国道县城过境公路改建等工程,城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棚改区完成征收2682户,兑付资金10.4亿元,占总任务的99.1%。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该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3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750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05万元。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改革”,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91.25%,再创历史新高。狠抓县级医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建成市级重点专科9个,县中医院评为二甲医院,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抓好民生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保障金1205.72万元、特困供养对象供养费157.21万元、临时救助金147.49万元。